伏羲后裔姓氏很多,目前查得的有24种。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姓氏萌生于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伏羲和女娲在“别姓氏,制嫁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应在姓氏的产生和发展中有所作为。但是,由于历史遥远,史料匮乏,实难知其一、二。至于伏羲后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也未可知。据·《山海经》记载:“太皡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根据这一世系关系,查得伏羲后裔姓氏如下:
1、伏(fú)。《姓氏考略》:“伏羲子孙因号为氏”。
2、风(fēng)。《姓纂》:“伏羲之后,女娲亦风姓”。
3、后(hòu)。《姓氏考略》:“出自太昊氏。太昊氏裔孙后照,其后世子孙以后为姓”。
4、任(Rén)。《姓氏考略》:“系出风姓,太昊后”。
5、希(xī)。《路史》:“希氏,伏羲之后,希羲古通用”。
6、暤(hào,亦作皡)。《姓源》:“太昊氏之后”。
7、包(bāo)。《路史》:“包羲氏后有包氏”。
8、庖(páo)。《潜夫论》:“太昊之后,有庖国,后以国为氏”。
9、典(diǎn)。《姓纂》:“太昊娶少典氏,其后袭封者,以为氏”。
10、虑(fú)。《史记注》:“宓妃,伏羲女”。《集韵》:“虑与伏同”。《颜氏家训·书证》:“孔子弟子虑子贱为单父,即虑羲之后,俗字为宓。今永昌东郡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乃知虑与伏通。俗误以为宓也”。
11、宓(fú)。《姓氏考略》:“音密(mí)。亦音伏(fú)。考孟康《汉书注》宓今伏字,即伏羲氏之后,又《颜氏家训》云《帝王世纪》伏羲或谓之宓羲。宓当做虑。传写之讹。虑子贱之伏羲之后。俗字也作宓,是知虑与伏,古字通用。后误以为宓。按宓与虑,古字音各异,凡虑羲,虑子贱作宓,而合宓、虑为一字者,皆为字讹。唯今姓氏通作宓,相洗已久,故本书从之”。
12、宿(sù)。《姓氏考略》:“伏羲之后,封于宿,其后以国为氏”。
13、东(Dōng)。《尸子》:“伏羲之后”。
14、东方。《风俗记》:“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因氏焉”。
15、须(xū)。《风俗通》:“太昊之裔”。
16、句(gōu)。《姓氏考略》:“太昊之后,见《左传》,其子孙以古国须句为氏,或省句为须氏,或省须为句氏”。
17、乘(chéng)。《姓氏考略》:“咸鸟生乘厘。伏羲孙也”。
18、巴(bā)。《路史》:“巴木,伏羲之后;或以为出春秋巴子”。
19、朐(qǘ)。《路史》:“伏羲后,有朐氏,朐以地为氏”。
20、蔑(miè)。《古史》:“太昊元妃生倍伐,降虑婚渊,封于蔑,为蔑氏”。
21、颛臾(zhuān yǘ)。《通志·氏族略》:“风姓伏羲氏后,封颛臾,为鲁国附庸国,子孙以国为氏”。
22、颛(zhuān)。《姓纂》:“颛帝之后,或颛臾之后。望出济阳”。颛帝,系指颛顼,五帝之一。
23、贱(jiàn)。虙子贱之后,以字为氏。《风俗通》:“望出北平”。
24、昌(chāng)。《路史》:“任姓后亦有昌氏。望出汝南,东海”。
25、郝(hǎo)。源于子姓,是伏羲氏的后裔。
据说 伏羲姓风
不过“上古八大姓氏”为:姜、姬、姚、嬴、姒、妘、妊、妫,没有“风”姓
《说文》中描述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当然了 黄帝姓不姓姬不好说 但黄帝是轩辕氏、伏羲是伏羲氏这应该是没错的
姓为女字旁,上古八大姓,大都也含有女字旁
因此据说“姓”的诞生和母系氏族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氏的诞生据说和父系有关
【早期的人物 如伏羲等 可能根本就没有姓氏】
伏羲据说是公元前7600年前的人
我们考古主要是靠发现古籍、史书之类的东西来推测情况
但是商朝时候用的都是古老的甲骨文而已
那么假设伏羲有姓氏,那时候没有文字 甚至于写字的材料都没有,后人是怎么知道姓风呢?
一些古代典籍 对我们而言是古代资料,而相对于伏羲等人物而言却是几千年后的内容
因此这些古籍有的时候提到某某先祖姓啥,其实也没多大意义:
伏羲时期没文字、没记载 古籍的作者咋知道比他更早几千年的氏族的事情?
此外,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伏羲时期人类每个氏族成员不是很多,而且人伦未定,结合混乱,故而氏族内恐怕近亲繁多
既然都是近亲,制定出一个划分血脉区别的姓氏做什么?
这也进一步证明 关于姓氏起源于黄帝等时期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个人认为 伏羲可能根本没姓氏 他的近亲后裔应该也没姓氏
直到数千年后,后裔才有姓氏
而此时后裔姓的不是某个姓氏而是“百家姓”,这个后裔也不是某小部分人,而是华夏人
PS:【上古八大姓的疑问】
①姓的起源 以及上古八大姓含女字 都指向母系氏族社会
但是“姜、姬、姚、嬴、姒、妘、妊、妫”据称都是从黄帝~大禹时期出现的
这就奇怪了 为何应该在母系氏族诞生的姓氏 却等到父系氏族黄帝等人物出现后才出现?
②据称 黄帝是因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今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
奇怪的是 黄帝先是因为居住地改姓 接着换个居住地改氏
早期人类的名字 起名不是那么麻烦,共工的老爸也叫共工,连名字都懒得起直接继承老爸的
那么黄帝为啥接二连三的改姓名呢?
由“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可知五帝时期 人们才初步订制了人伦道德(否则例如伏羲、女娲兄妹结婚也可以)
而姓氏的作用 最基本的是血脉传承的标记
如果人伦未定 结婚没有基本的原则 那么血脉传承也就乱了
所以姓氏的诞生 是五帝时期诞生的 也就是父系氏族时期诞生的可能性比较大
故而“远古八大姓”这八个具有女字旁的姓氏 是否真的是最早的八个姓就有疑问了
先有伏羲后有八卦 先有八卦后有文字 先有文字后有姓氏 你觉得姓什么?
有一种观点认为,伏羲非炎黄系,应该自成一系,说根据遗传基因分析,每个系都有自己的特有基因,中国按照这种观点区分,那么就是伏羲系(嬴等姓氏,派系出来的些许姓氏),炎帝系(苗族,彝族,越族,京族*百分比基因概念*等等也是来源于此),黄帝系(唐尧,帝喾,少昊 颛顼,),虞舜大禹系(东夷 吴越)蚩尤(直系 55个少数民族),至于古代的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赤胡狄户白胡黄胡,也就是五胡乱华的时候成分复杂,犬戎什么的,可能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来源,唐朝的渤海国,契丹,回鹘,党项族等等
太昊伏羲氏是姓氏的第一人,他自姓为风,风也就是中华第一姓。少昊,号金天氏,传为黄帝之子,五帝之一 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