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是「烫」,那绝对有用!细菌、病毒虽说很凶,但确实是怕烫的东西。但我们日常所谓的「开水烫碗筷」是根本达不到消毒效果的,因为要达到消毒效果,至少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要将消毒的东西完全浸没于水中;
2.加热煮沸至100℃至少5分钟。所以,如果你要选择在外面吃饭,就不要太过纠结碗筷的消毒问题,清洁就好。
在餐厅用热水烫餐具,真的能杀菌吗?真相了!
很多人外出吃饭时,往往会觉得餐馆里的碗筷不干净,通常会用开水把碗筷都烫一遍。有消毒意识确实不错,关键是这种做法真的可以清洁餐具吗?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求证。
开水烫餐具真的能杀菌吗?
用开水烫一烫餐具来杀菌,听起来是没什么毛病,但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我们从同一家餐馆收集了两个一样的碗,带到了专业的检测公司,接下来请我身边的牒老师跟我们说下,咱们这次的实验怎么做。
陕西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微生物室 主任 牒燕
根据国家标准14934消毒餐具的要求,我们是测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那我们今天在实验室,通过开水煮和开水烫两种方式,来对比一下餐具上细菌残留情况。
实验员将收集来的两个样本碗,分别采用开水烫和水煮十分钟的方式取样。接下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分别涂抹在碗的内侧表面后,将棉棒顶端置于生理盐水中震荡,分别取1毫升注入空皿中,倾注培养基,放入36度的恒温培养箱,48小时后观察结果。
陕西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微生物室 主任 牒燕
培养48小时以后我们能看到,用开水煮十分钟的(餐具)平皿上是没有菌落生长的;用开水烫的平皿上还是有菌落生长的。开水烫的过程时间比较短,高温杀死细菌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开水烫餐具并不能起到完全的杀菌作用,一般一些病毒细菌和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则多数要经100℃五分钟左右的高温作用,才能被杀死。开水烫虽然杀菌效果欠佳,但热水更容易去除油污和残留的清洁剂。
如果大家在外就餐,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建议用开水烫稍微持续几分钟、多涮几遍,流动的水可能能带走一部分细菌。
外出就餐,如何辨别不合格餐具?
大多数餐厅都有正规的卫生许可证,即使不用开水烫,也可以放心使用餐厅提供的餐具,但也总有操作不规范的小餐馆,那就要长个心眼啦。
一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很多,则有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还要看生产信息(厂址、联系电话、产品保质期等)是否齐全。如果餐具表面的塑料膜上有很多杂质,并且没有生产时间,那么就可以断定这种餐具不合格。
二闻:打开塑封后,闻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洁液清洗的,会有较强的气味残留,如果油脂残留也会有不良气味。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涩的情况,则可能是油污没洗干净。
如何鉴别一次性餐具质量?
劣质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价格低廉,几分钱就能买到一个,因此受到一些小饭店的欢迎。例如在劣质餐盒的制作中,一般都加入了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材料,对使用者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1. 方便筷子太白需要警惕
颜色过白的一次性筷子是不可信的,可以闻一下筷子的气味,如果有酸酸的硫磺味,最好不要使用。用餐时勿将木筷长时间浸泡在热汤或热粥里,因为这样会加速二氧化硫的分解。可以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残留的二氧化硫。
2. 彩色吸管花哨未必安全
专家提醒,彩色吸管最好不要用。其原料不排除是用工业塑料,甚至是废塑料再利用的可能。
3. 巧妙鉴别一次性纸杯
可以对着光看看纸杯,如果有蓝光或杂质最好不用;闻起来有刺鼻气味的最好不用,摸起来感觉特别软的,可能是劣质产品。
在外用餐,怎么才能吃的安心?
最安全的办法是自备餐具。
二是准备酒精消毒棉纸,当对餐具不放心时,用酒精棉纸把餐具擦一遍,以达到较满意的消毒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普通的湿巾不能用来消毒餐具,湿巾中含有润肤剂等多种化学成分,不一定都能入口,用其擦碗反倒增加了安全隐患。
在家吃饭,碗筷如何消毒才靠谱?
大家可以煮沸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2~5分钟;
或者使用蒸汽消毒,将洗涤干净的餐具置入蒸汽柜或箱中,使温度升到100℃时,消毒5~10分钟;
再次烤箱消毒也可以,如红外消毒柜等,温度一般在120℃左右,消毒15~20分钟。现在商场里还有很多具有红外线消毒功能的碗柜等高新科技产品,也可起到一定的消毒灭菌作用。不过,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注意产品是否合格。
在餐馆用餐时用开水烫一下碗筷,其实消毒效果很差,餐馆的开水是早就烧妁,用餐时温度达不到摄式100度,也就杀不死细菌和病毒,大部分人这样做也就图个心理安慰而已。平时要想消毒应该把餐具放到开水中煮上十几分钟才有效。
基本可以,先用餐巾纸抹一遍,然后再用开水烫一下,或者用白酒消毒都可以的。
开水烫肯一下可以杀死多数细菌/病毒,肯定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