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两个硬盘,BIOS应如何设置?

2024-12-01 21:11: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双硬盘的设置
操作系统和软件都越来越大,还要经常泡网,看见好东东就download,原来的硬盘早就不够用了。趁现在的新硬盘容量大、速度快、性能好、价格便宜,何不再买一个呢?可是,旧硬盘好端端的,卖了吧,不值几个,放着也是浪费,不如挂个双硬盘吧!这可是个好主意。
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顺便说一下,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回答2:

可以,看是什么电脑。笔记本电脑,可以将光驱拆下来替换一下,就成两个硬盘了。

台式机空间足够,只要主板有多余的接口即可。正确连接,BIOS自认。

①在换硬盘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换盘一次性成功。买硬盘一定要顺带配一根硬盘的数据线,或者买一个硬盘盒子,这样就可以将换下来的硬盘当作USB移动硬盘来使用。
②因为新硬盘一般是没有操作系统的,所以需要备份好原有的操作系统,将其还原到新硬盘中。提前配置硬盘数据线(或者硬盘盒子),就可以提前将操作系统镜像拷贝到新的硬盘。可以使用一键硬盘等软件进行。
③还可以使用u盘PE系统,先对老硬盘的操作系统进行备份,再将其还原到新硬盘之中(因为配置都是一样的,不存在驱动程序不兼容现象)。比如使用GHOST工具。
④做好操作系统的备份还原之后,可以拆换硬盘了,断电(如有电池板也将其拆下来)之后,将笔记本电脑反过来,拆卸硬盘的固定螺丝(因为机型不同,可能位置各异),但是一般的硬盘拆卸位置都是很方便的(在电脑的边缘)。
⑤将两颗固定螺丝拆卸之后(螺丝刀头带磁性,将其吸出),勿忘将螺丝收纳好,按照提示,往外边推出盖子即可看到硬盘。移除硬盘后盖之后,这里还有四颗固定螺丝固定屏蔽罩,逐一拆卸。另外两个螺丝孔是固定硬盘不外移的(之前拆卸的后盖上两颗螺丝)。这时,才看到机械盘硬盘的真面目(即便是螺丝都已经拆卸了,将其从插口中往外拔除依然会有些力度)。
⑥然后将固态盘反过来(和插口排列吻合)依次插上去。再按照拆卸的步骤,将屏蔽罩四颗螺丝,以及后盖的两颗固定螺丝逐一装上去,即可开机测试了。
⑦同样,如果是将光驱替换成固态盘(笔记本空间小只能这样做,否则一块固态盘可能空间不够),也需要配一根数据线,然后将拆下来的光驱当作USB移动光驱使用,也很方便。通常使用光驱托盘安装固态盘,这里有一个兼容性开关,如果开机黑屏等故障,不妨将其打开即可。

参考资料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8ebacdf02de02949f75cd574.html

回答3:

BIOS不用设置,把两个硬盘接下跳线,一个做主盘一个做从盘.具体怎么跳,各个品牌有区别你自己看看你的是什么牌子的.

回答4:

两个硬盘用两个数据线连接电脑,什么也不用设置,如果共用一个数据线,硬盘跳线改动一下,如果想让哪个硬盘启动电脑,在BIOS里设置那个硬盘首先启动即可,即在first boot中选择你要启动的那个硬盘,插在主板上IDE1的硬盘在BIOS里是hdd0,IDE2上的硬盘是HDD1..以此类推

回答5:

BIOS不用设置
硬盘条线 设置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