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古代时期,德国境内的各个邦国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在18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邦国:普鲁士。后来,普鲁士的第二任国王——弗里德里希在任期间使普鲁士从刚建立的小国变成了欧洲的一流强国。除了会见来宾以外,国王从来不在皇宫里居住,每天都要在兵营里训练士兵。每个普鲁士的士兵在国王的严格训练下都要遭受到挨打或做苦工的体罚,国王就是要把普鲁士的士兵培养成吃苦耐劳,严格服从命令的合格士兵。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位离开军营就睡不着觉的国王打造了勤俭严明,执着死板,服从命令的普鲁士精神,也就是今天的德国人的精神。而且德国人的饮食非常简单,曾经就有法国人说:“德国人是地狱里德厨师,因为在他们的厨艺字典里只有白煮和烧烤。”德国人吃东西讲究简单实惠,能填饱肚子就够了,这充分体现出了德国人的勤俭节约。另一点德国人严肃认真,有始有终的工作态度也很令人钦佩。在一战时期,英法炮弹有的发出来以后没有作用,这就是不合格的劣质炮弹,而德军的炮弹每一发都威力很大,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同时体现出了德国人工作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政治上,德国人对于民主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的敏感,这也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原因。在英法美都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时,德国还是由国家来操控经济;当时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起了代议制度,德国仍然有象征封建势力的容克贵族在议会里指手画脚,由国王主导国家。但是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却超过英法,成为欧洲最发达的国家,这让许多的德国人看到了独裁的好处,直到二战以后容克贵族才基本消亡,由此可见,封建势力在德国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普鲁士时期的军国主义精神,在现在的德国已经没有了,父母和学校都希望能把孩子培育成爱护和平,能承担起国家未来的青少年。 德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持有十分欣赏的态度。在德国某处大门上,十分醒目的用汉语写着“欢迎”,法兰克福展馆里的中国展品十分受德国人的欢迎,而且印有中国新年图案和龙凤图案的贺年卡在德国卖的很好。在外交上,施罗德时期德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显得很不错。中国到现在的很多技术大多数都是从德国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