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一般会被认为对经济有益。其中一个原因是某些价格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有多种物价会‘抗拒降价’,而倾向于不断上涨。所以试图达到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做法会导致其他行业的价格、盈利、与雇员数降低。所以,若干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极具毁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将导致破产与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
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增强不确定性可能会打击投资与储蓄。
重新分配从效果上将收入从固定收入者(收入来源于养老金之类)手中重新分配至非固定收入者(收入来源于薪水或投资回报),因为薪水或投资回报会随通货膨胀而上涨。同样的,固定金额的放款者,其资产可能会重新分配给贷方(若放款方对通货膨胀预期不足从而利率偏低)。例如,政府通常是贷方,通货膨胀使政府实际负债降低,从而会将资金重新分配回政府手中。这种情况有时被视为通货膨胀税
国际贸易: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贸易余额会破坏固定汇率。
鞋底成本:因为现金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这种行为会导致成本增高,比如去银行的次数增加。(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菜单成本: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这导致成本增加。一个例子是餐厅由于改印菜单所增加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经济体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指数,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因为以上打击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
通货膨胀只要不是恶性的,对经济还是有正面作用。我个人认为:通货膨胀在5%以内也是可以接受的,特别对于年轻来说,多的是机会;对于中年以上的中产阶层来说,通货膨胀并非是好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中产以上人士更应该多一些对金融准则的理解。因为你辛苦挣到的几百万现金放在银行面临的风险非常大,正确的打理财产,才不至于让你的钱财渐渐消耗。
通货膨胀是一种变相的征税
通货膨胀是货币价值的下降,是一种消耗税,虽然,政府没有直接向你征收,但作用是相同的。巴菲特在1977年《财富》杂志上撰文《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我们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更具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的能力。”这应当是目前最通俗的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城市,一个依靠存折上5%利息收入的寡妇来说,零通胀时期100%的所得税和通胀时期5%的通货膨胀率是一样的。两种情况都让她没有任何实际收入。任何她所花的钱都直接来自于资本。尽管她会对个人所得税非常抱怨,但5%的通货膨胀率在经济上就相当于100%的所得税。央行加息2.50%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相较3.6%的年通胀率,这对于一个靠存款利息生活的人来说,相当于多少的所得税?答案:相当于144%的所得税。
改革开放三十年,30年前一万元人民币意味着,是当时一个月工资28元的工人来说,丰常大的一笔资本。30年后今天,基本上人人都轻松拿出一万元,这点钱已经只够买二、三线城市一平方米房子。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对银行储户的掠夺,某种意义上的确是。
未来城市居民的大致开消
一个今天30岁,每月消费5000元、一年消费6万元的城市居民,如果未来的消费水准仅仅和5%的通胀持平,在50年后他80岁的时候年消费额在5%的通胀条件下,在这位居民80岁的时候年消费额应为68万元,与今天的6万元相当。
如果你现在失去工作,有多少钱才够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在通胀率5%的条件下,每月5000元的前提下,50年间总花费将达到1319万。如果有100万,即使以与通胀相同的5%的速度增值,也无法覆盖月消费5000元,通胀率为5%的需求。只有存款300万,并以5%的速度增值,才刚刚可以覆盖今后50年的养老基本需求。
我们理解了通胀概念,就会知道养老金的缺口有多大。如果今天一位北京居民每月养老的基本花销为2000元,假设通胀率为5%,那么20年后5053元才相当于现在的2000元的购买力,30年后更需要8232元才能满足每月的养老费用;而20年后和30年后的2000元,购买力分别仅相当于现在的791元、486元。所以城市居民不积蓄自己的养老钱,将来单单依赖你的退休金是无法生活的。现阶段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可以理解我的话,现阶段你的父母有退休工资,假若一旦生病,他的工资是否足够维持本人的开消?假若父母自己没有积蓄,作为子女的你,是否需要代为支付?我想说的是:我们将来面临的困难肯定比现阶段的老人们更困难。
个人理财日趋变得重要
中国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发展,相信会越来越好。当我们看到欧洲面临的养老问题,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中产以上家庭的理财变得尤其重要,它已经不是个人或者家庭的短期行为,而是一辈子需要做的事。保住现有的财富变成了当代中产阶层相当重要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