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情,都有哪些特征?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可是如今的社会,“爱情”似乎成了最廉价的东西,人们常常把喜欢和爱挂在嘴边。
我也见过太多人前脚刚失恋得要死要活、后脚就和新欢谈情说爱,更有甚者家有贤惠妻子、外有红颜相伴,更可笑的是他们都强调自己是真爱。
殊不知,真正的爱情之可贵、之难遇、门槛之高,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份真正的爱情,都是一种奇迹。尽管爱情这种东西太主观,语言文字难以传达。
但正如“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美好的爱情也都有一些相通之处,那么到底什么特征,才是爱情真正的模样呢?
一、愿意和对方分享自己的一切,无有保留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完全的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之上的,而如果对方愿意主动地、无有保留地向你交出他生活的一切,愿意向你袒露自己脆弱隐私的一面,就恰恰说明他完全信赖你,真切地爱你,希望和你共享他的人生。
所以,当对方急于向你分享他的过去、他的亲人朋友、他的日常喜怒哀乐,不要嫌他啰嗦,这正说明你在心中占有太重要的地位,他愿意将自己所有的一切同你分享。
当一个外表刚强的汉子时常黏在你身旁撒娇卖萌、像个孩子,他必定是在乎你、疼爱你、离不开你的,那就是爱情的模样了。
二、毋需刻意营造,能时刻感受到彼此的爱意
对于恋人来说,爱情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双方对彼此的爱了。没有爱的爱情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爱情。但是,真正的爱情不光要有爱,更重要的是一种互通心意的默契,也就是不必有意创造什么、解释什么,自然的有一种浓厚深重的情意在各自心中。
真正深爱的两个人不会让对方陷入猜忌惶恐的情绪,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很少有猜疑的。
很多时候,真正的爱情是毋需多言的,点到为止。那些终日吵吵嚷嚷、爱得死去活来的,大都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足够了知彼此的爱意。
三、爱意中带点崇拜性
张爱玲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绝不会爱上一个她觉得楚楚可怜的男人。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总得带点崇拜性。”不只女人对男人如此,男人对女人的爱除了怜惜、疼爱以外,也要有点崇拜性才行。
从世俗角度来说,爱情和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在寂寥的茫茫世界中携手共度余生。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本能地选择更贴合自己、能够补己之短的人做配偶,这也更加说明带有崇拜性的爱情更能走得长久。
你崇拜他精通诗书哲学,他爱慕你总能一语说中他的心事,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当彼此都带有对方所中意的那一部分,哪怕外人看来微不足道,但确实是真正的爱情该有的样子。
四、最难忍受离别相思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陷入爱情中的恋人是最不愿分离的,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分每一秒的不能相见都是煎熬,恨不能日日相守,夜夜共眠。这不是占有欲强不强的问题,而是爱情已经将两人灵肉合一,万万不能忍受灵魂和肉体的分离。
我们常常说热恋期的情侣最黏糊,一刻也分不得,过了热恋期就冷淡下来了。其实不是的,真正的爱情是不分热恋期又或者七年之痒的,他们渴望终日相守的愿望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囿于尘世俗事,表达的方式不同了而已。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不会因为久处而麻木腻味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娱乐消遣,每一件事,他们都希望和对方一起完成,每一分每一秒,都希望有彼此的陪伴。
五、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春娇与志明》里余春娇说:“我原本真的想找个和你完全不一样的男人,但不知不觉我变得和你一模一样……我很努力去摆脱张志明,最后我发觉,我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其实,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样子,双方彼此交融,所以电影最后春娇和志明还是走到了一起。
灵魂相吸才能相融,一对异性之间灵魂的相互吸引、相互契合下产生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其余的,容貌、钱权、地位等等,都是最俗气的交易罢了。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他,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那不只是长久相处的习惯所致,更是说明你们到达了爱情的最高境界——不分你我。
总之,爱情,是只有当你拥有了你才知晓的东西。真正的爱情来得悄无声息,却坚定美好。
1. 「对等性」
“对等”一词,顾名思义,双方对立平等,也就是说,你掏心掏肺的一厢情愿、或被人单相思,都不能称之为爱情。恩格斯在论述爱情第一特征时指出,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即双方互相爱慕,自主自愿。爱情的对等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是自愿选择当下的关系,不包括一方强制,勉强凑合等。马克思也在关于爱情对等的命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在表面相处对等的同时,内在人格也要形成对等。若是双方在外人看起来相敬如宾、如胶似漆,其实暗地里人格地位不平等,例如一方过于习惯强势,另一方一直处于劣势,或者其中一方病态地依附或占有另一方等局面,也不足以称之为“爱情。
2. 「排他性」
所谓排他,指在爱情关系中,双方皆对对方保持足够忠诚,并进行在道德方面进行自我约束。通俗来讲,在确定一段爱情成立后,道德上是不允许第三者的存在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生活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羡煞旁人,而朝秦暮楚的爱情则是令人唾弃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排他性”与封建社会针对妇女所提倡的“从一而终”的封建理念完全不同。前者体现在爱情关系中对男女双方在道德上的平等约束,而后者则以一种偏轨的错误方式单独针对女性群体,这对于女性是不公平的。
3. 「持久性」
爱情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天高兴了,去爱;明天不高兴,就不爱了,这种幼稚的不稳定性可谓是对爱情的亵渎。关于爱情持久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双方要相互信任。
爱和信任的攀缠是个良性循环,互相催发,又互相融合,爱情在双方忠贞坦诚,给予信任的过程中愈发牢靠,顺境中互相尊重,逆境中互相扶持,“信任”二字在爱情中贯穿始终。列宁与其夫人的婚前约定:“互不盘问,互不隐瞒”,也正是体现了这种信任感。
其次,便是保持爱情的纯洁性。爱情,是一个崇高的词汇,高级动物独有的交往模式,它不允许存在任何庸俗混杂的打扰。人性的阴暗面,现实的摧残点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若想保留这一片净土,就要不断地培养,发展,润色,使这份感情在最大限度上常看常新。
正如鲁迅所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如果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不再前进的话,那就变得消沉了很多。”
1. 对等性
“对等”一词,顾名思义,双方对立平等,也就是说,你掏心掏肺的一厢情愿、或被人单相思,都不能称之为爱情。恩格斯在论述爱情第一特征时指出,爱情是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即双方互相爱慕,自主自愿。爱情的对等性主要体现在双方是自愿选择当下的关系,不包括一方强制,勉强凑合等。马克思也在关于爱情对等的命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
在表面相处对等的同时,内在人格也要形成对等。若是双方在外人看起来相敬如宾、如胶似漆,其实暗地里人格地位不平等,例如一方过于习惯强势,另一方一直处于劣势,或者其中一方病态地依附或占有另一方等局面,也不足以称之为“爱情。
2. 排他性
所谓排他,指在爱情关系中,双方皆对对方保持足够忠诚,并进行在道德方面进行自我约束。通俗来讲,在确定一段爱情成立后,道德上是不允许第三者的存在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生活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忠贞不渝的爱情羡煞旁人,而朝秦暮楚的爱情则是令人唾弃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排他性”与封建社会针对妇女所提倡的“从一而终”的封建理念完全不同。前者体现在爱情关系中对男女双方在道德上的平等约束,而后者则以一种偏轨的错误方式单独针对女性群体,这对于女性是不公平的。
3. 持久性
爱情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天高兴了,去爱;明天不高兴,就不爱了,这种幼稚的不稳定性可谓是对爱情的亵渎。关于爱情持久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双方要相互信任。爱和信任的攀缠是个良性循环,互相催发,又互相融合,爱情在双方忠贞坦诚,给予信任的过程中愈发牢靠,顺境中互相尊重,逆境中互相扶持,“信任”二字在爱情中贯穿始终。列宁与其夫人的婚前约定:“互不盘问,互不隐瞒”,也正是体现了这种信任感。
其次,便是保持爱情的纯洁性。爱情,是一个崇高的词汇,高级动物独有的交往模式,它不允许存在任何庸俗混杂的打扰。人性的阴暗面,现实的摧残点总是风里来雨里去,若想保留这一片净土,就要不断地培养,发展,润色,使这份感情在最大限度上常看常新。
爱情的含义: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本质: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的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精神。爱情内蕴着丰富的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是最本质的属性。
爱情的基本特征:平等互爱性、专一排他性、强烈持久性、纯洁严肃性。
首先,爱情是最强烈的一种人际吸引的形式,也就是说,如果你爱上一个人,这种感情带来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它超过任何一种其他的人际关系给你带来的感觉。
其次,它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也就是说,类似小学生那种小孩子之间玩家家的那种不算爱情,因为他们身心还不成熟,不列入爱情的行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