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蒸饭的木桶叫甑 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尘釜鱼
〔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拓展资料:
甑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甑,音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①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
②甑子,蒸米饭等的用具,略像木桶,有屉子而无底。
③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如曲颈甑。从上面解释看出,这种炊具最早是一种瓦制炊具,相当于现代的“蒸锅”。
提到甑,就会说到“甑尘釜鱼”的典故。
出自《后汉书·范冉》,所止单陋,有时断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甑中生尘,釜中生鱼”(蠹鱼,食衣物的小虫),形容了贫苦人家,断炊已久,蒸锅生尘,言谈举止不改的豁达精神。
用来蒸饭的木桶叫甑子。古代炊具,主要用于蒸米饭,(现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区仍然广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底部为竹篾编成的向内、向上略拱的圆锥,因此有许多小孔,放于鬲、或锅上蒸食物。
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甑盖、甑身、甑底。甑底是可透气的木板或竹篾编成的圆形底,木板间留有空隙,是为了让水蒸气能透过空隙,将米饭蒸熟,甑底一般在甑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方,但一定不能和甑身底部对齐,否则饭将浸泡在水里;甑身是一个类似于木桶样式的圆柱体,由于经常在水里蒸煮,再加上空气冷热变化,甑身易松动,所以需要竹条或铁丝在甑身中间处将其捆绑紧,若使用了正确的方式仍不能将米饭蒸熟,则可能是甑身松动在蒸饭时漏气了;甑盖是用木头做的盖子,也可以是用竹篾编成的盖子,竹篾编成的盖子的外形像一个很大型的碗,倒过来放可以当做盛食物的器物,一般不易损坏。需要注意的是,甑子尽可能不要沾染油渍,否则会影响蒸出来的饭的味道。
甑。甑
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尘釜鱼。
〔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饭桶!(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