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汨罗市。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畔较大城镇有汉昌镇(平江县城)、归义镇(汨罗市区)、长寿镇等。
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杜甫葬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小田村天井湖,因此汨罗江有“蓝墨水上游”之称。
扩展资料:
汨罗江地区的风俗:
1、龙舟竞渡
屈原死后,当地渔夫、农民漫游式竞渡在五月初五日四人划船,带坐童男童女,边敲锣鼓,边声声呐喊,浮游十天,不农不渔,甚是悲凄,时移时易,演变成好胜式“竞渡”;
用划子人为划手,每船配舵手1人,边划船,边掷角黍,之后,又为“好争式竞渡”设起点,用扳划子12人自由组合乘风破浪,比体气质。
2、端午包粽
食粽是汨罗民间的典型风俗,粽子为当天每户与桌上必备的食品,人们在节前,摘取菩叶或芦叶,经煮后拼成三角尖包上精制糯米再煮熟后,调以白糖,即成老少皆宜的食品。这是汨罗民间一大特色,不仅影响到全国各族,乃至国外华侨等多种民族的风俗习惯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汨罗江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
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冲、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冲、黄旗塅。
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街、新市、汨罗、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
汨罗江流域西滨洞庭湖,东、北两面以幕阜山、黄龙山与新墙河流域分界,南面以连云山与捞刀河流域分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7公里。流域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其中平江县 4053平方公里,汨罗市965平方公里。
流域地势东、南、北三面高,西面低,由山地至丘陵、到洞庭湖平原,平均坡降0.46%,落差249.8米。长寿街以上为上游,黄旗煅以上为中游,以下为下游。
扩展资料
科考队详细了解和掌握了昌江河口精准位置、河流断面、河道演变、最大洪水时间及河段上下游情况,以及周边的人文地理、生态环境情况。
湘、赣两省多名水文、人文、地理、水利专家又一同去江西修水县寻找汨罗江的源头,并组织召开了汨罗江源头科考专家论证会,最终确定汨罗江的源头为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黄龙村大坳。
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教授童潜明以汨罗江为点,从河流的地质地理方面向在场听众做了专题讲座。“世间河流无论大小,它的形成与演化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研究江河不只是研究它本身,还需要研究它的流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水土流失。”
童潜明认为,汨罗江上游属丹霞地貌,由于岩石较为松散,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进行资源利用时必须要考虑到它本身的生态环境。
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水利专家聂芳容表示,汨罗江地域主要是山和丘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岸开采对汨罗江的环境破坏还比较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汨罗江
汨罗江在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
汨罗江,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流域西滨洞庭湖,东、北两面以幕阜山、黄龙山与新墙河流域分界,南面以连云山与捞刀河流域分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7公里。
属洞庭湖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冲、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冲、黄旗塅;
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街、新市、汨罗、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
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杜甫葬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小田村天井湖,因此汨罗江有“蓝墨水上游”之称。
扩展资料:
汨罗江文化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大约在公元前340年诞生在湖北秭归乐平里一个贵族家庭,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年轻时就成为楚国的“左徒”,因他“改革内政,彰明法度”而遭到反动贵族的排斥,被逐江南,最后他辗转来到了汨罗江边,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九年时光。
他的不朽诗篇《离骚》、《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篇章都是在汨罗江边一带写成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怀抱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表达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汨罗江
参考资料来源:汨罗市人民政府-汨罗江
汨罗江在湖南省汨罗市。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
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杜甫葬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小田村天井湖,因此汨罗江有“蓝墨水上游”之称。
扩展资料:
汨罗江的主要支流有昌江河、纸马河、车对河、钟洞河、木瓜河、黄金洞等。
昌江河
最大支流昌江河,又名梅仙水,源出平江县西北部幕阜山西麓傅家洞,于将军山杨梅港入汨罗江,长84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
罗江
次大支流罗水发源于岳阳县芭蕉乡坳背里,西南流至汨罗市大丘湾入汨罗江,长88公里,流域面积59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汨罗江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
汨罗江,全长254.4公里,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汨罗江流域西滨洞庭湖,东、北两面以幕阜山、黄龙山与新墙河流域分界,南面以连云山与捞刀河流域分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7公里。
属洞庭湖水系。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湖北省通城县、江西省修水3县交界处的黄龙山梨树埚(修水县境),流经修水县白石桥;由龙门桥进入平江县,向西南流经长寿、嘉义、献冲、三市到大桥,折向西北,流经中县坪、横槎、金窝,再折向西南,流经平江县城关、浯口、青冲、黄旗塅;
至新市进入汨罗市,流经长乐街、新市、汨罗、于磊石山北注入南洞庭湖。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平江县因汨水静淌而得名,汨罗市也命名自汨水。
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杜甫葬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小田村天井湖,因此汨罗江有“蓝墨水上游”之称。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战国末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在汨罗江注入湖口以上约1.5公里处,潭水很深,是三闾大夫屈原投江殉难处,名曰河泊潭,有石碑记其事。
河泊潭为汨罗江的一部分,因为此处不太深,又为汨罗江的弯曲部位,故名河泊潭,相传三闾大夫屈原就在此处投江,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沿江的人们都在此处投放粽子给屈原飨食,另外还举行大型的民间龙舟赛。原来在河边立的碑石已被洪水冲倒,还没有修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汨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