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看一下汉中地区的地理位置。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个部分,其中,汉中地区位于陕南,具体来说,位于秦岭之南、米仓山之北。众所周知,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如果按照这条线划分,汉中地区其实应该算西南,而不是西北。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都将秦岭南北划分成了两个地区,秦岭以南属巴蜀,秦岭以北为关中,两者的口音、饮食、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在西北地区,对汉中人还出现了一种调侃,认为汉中人是“吃米饭、说四川话的陕西人。”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汉中地区曾经与四川地区是一个整体,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汉中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蜀国,秦国南下以后,逐步占领了蜀国和巴国,从而将四川地区合并到了一起。到了汉朝统治时期,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州,益州就是其中之一,而汉中地区就隶属于益州。
四川地区是盆地结构,中间地区是沃野千里的成都大平原,周围则是高山和丘陵。至于汉中地区,则是四川的屏障。拥有汉中地区,进可以染指关中地区,退可以固守天府之国。当年,刘邦被册封到了蜀地,张良一直建议必须控制汉中地区。因为只有控制汉中地区,后方才是绝对安全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一旦中央政权崩溃,四川地区基本上都会出现割据政权,例如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夏政权、大西政权等等。
因此,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由于四川地区屡屡出现割据政权,宋朝平定后蜀以后,把蜀地分成了4个部分(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防止做大,四川这个说法就是从宋朝开始出现的。从地理结构来说,从四川地区进入汉中相对容易,但是从陕西地区进入汉中,则需要翻越秦岭。
但从中央政权的视角来说,汉中地区隶属于四川管理,对于自身的统治很不利。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由于疆域面积空前辽阔,为了方便各地区管理,元朝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不完善,管理结构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行省制度出现的初期,陕西和四川两个地区曾经被划入一个行省。后来,由于管辖区面积太大,四川与陕西两省才正式分家。
随着四川与陕西两省的分家,汉中地区开始划入陕西省,隶属于兴元路管理。从这个时候开始,汉中地区开始隶属于陕西省,告别了与四川的历史。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统治以后,鉴于元朝行省制度的一系列问题,明朝进行了完善和改革,但并没有把汉中地区还给四川省,汉中隶属陕西省成为了一种固态模式。毕竟,明朝对明玉珍的夏政权有阴影。
清朝入关以后,调整了陕西和甘肃两个省的区划,但没有改变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带。截至目前,汉中市仍隶属于陕西省。由于好几百年时间的变迁,汉中地区的人们已经认同自己是陕西人。翻越秦岭以后,大家会发现汉中地区与关中地区的情景截然不同,汉中地区到处都是水稻和油菜,明显看到了南方的气息。
很早很早以前,汉中肯定是不属于四川的。
秦有三十六郡:
河东 太原 上党 三川 东郡 颍川
南阳 南郡 九江 泗水 巨鹿 齐郡
琅邪 会稽 汉中 蜀郡 巴郡 陇西
北地 上郡 九原 云中 雁门 代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南海
桂林 象郡 邯郸 砀郡 薛郡 长沙
四川不过是巴郡蜀郡,汉中就是汉中郡了。
南宋汉中也是利州路兴元府,正牌省级单位,哪有一直属于四川?
汉中在元朝以前一直都属于四川;元朝为了加强对四川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直至现在都属于陕西省。
汉中自元朝以前都是独立一级政区,从未属于过四川,即使乱世三国的西蜀时期也是一级独立。而且省制是元朝开始的,与其他地区组成陕西省和元朝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历史使然,和朝代无关。
历史上元朝以前汉中地区一直属于四川管辖,元朝统一中国之后,出于统治者的地缘政治目的才把汉中的行政管理权划为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