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报报道:李某确诊Ⅱ型糖尿病有4年了,可他一直觉得糖尿病没什么,不痛不痒,生活不受影响。虽然每次检查身体,医生都很郑重地告诫他血糖水平已经很高,不可以再忽视了,但他顶多坚持吃一个月药,然后又置之不理。
一周前,来了紧急任务,李某连续加班加点干了两三天,饿了就抓点东西乱吃,搞得拉肚子,忙起来来不及上厕所,他就决定不喝水。当最终按时交了活儿的时候,李某病倒了,头晕恶心、四肢发凉。同事将他送进医院时,他已经昏迷了。
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病友经常会从医生口中听到这个词,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起病快,危及生命。归纳起来,关于糖尿病酮症,病友需要了解的大概有如下几个问题。
(1)酮体是什么?酮体是脂肪代谢时产生的半成品,是一类酸性物质,大量酮体的产生,会引起酮症酸中毒。因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有足量的胰岛素支持葡萄糖代谢,从而获得能量,不需要动用脂肪。在胰岛素严重缺乏、糖代谢异常或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时,机体不得不通过分解脂肪的方式获取能量,此时有可能出现酮体。
(2)哪些因素诱发酮症?了解酮症的诱发因素是预防酮症出现的重要前提。各种感染、治疗不当引起血糖严重升高、饮酒、心肌梗死、胰腺炎和其他腹部疾病及过度饥饿等都是常见的酮症诱因。
(3)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保持血糖水平正常,是防止糖尿病酮症发生的基本措施。
遇到身体出现其他问题(例如感染)时,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不升高,必要时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感染消除后还可恢复口服降糖药)是防止酮症发展的必要措施。发生感染时,糖尿病患者仅依靠抗生素很难控制病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定时检查血糖、尿糖和尿酮体(尤其是使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在高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抗生素才能发挥好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胰腺炎等疾病时不可忽略糖尿病治疗,并应该及时检查尿酮体,严格禁酒,这些都是预防酮症的必要措施。
(4)出现酮症怎样治疗?糖尿病酮症是胰岛素分泌障碍,葡萄糖代谢受阻引起的,因此当务之急是补充足量的胰岛素,恢复正常的葡萄糖代谢。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时,胰岛功能往往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口服降糖药只会“督促”胰岛加倍工作,而受损的胰岛已经难以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因此,发生糖尿病酮症时无论轻重,都应停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有时,吃的食物不够多,会造成虽然出现酮体但血糖并不高的现象,称作饥饿性酮症。非糖尿病者出现饥饿性酮症,只要吃点东西,多喝些水,酮体就可以消失。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饥饿性酮症,严重时同样对胰岛有损害,所以纠正饥饿状态和临时的胰岛素治疗也是必要的。
(5)酮体是什么成分?酮体有三种组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酮体测定方法,所显示的是乙酰乙酸和丙酮与试剂的阳性反应,而当肌体组织缺氧时,首先生成的是β—羟丁酸。因为β—羟丁酸不与酮体试剂反应,这时尿酮体检查可呈阴性或弱阳性,而随着胰岛素治疗,酮症酸中毒改善,组织缺氧减轻,乙酰乙酸和丙酮相对增多,尿酮体反而出现阳性反应,给人以病情加重的错觉。但患者只要坚持胰岛素治疗,酮症很快就会消除的。
你好,可以,考虑您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细菌在高糖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繁殖而继发多种感染.建议你去治疗.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您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干细胞移植,目前已经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运动治疗,无效后用口服降糖药,再无效用胰岛素,已延续了几十年.平时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