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波兰、美国、丹麦、瑞典、芬兰、德国、荷兰、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有发生报道。在波兰和美国发生严重。我国无发生报道,被列为我国Ⅱ类禁止入境危险性检疫病毒。
【症状】
为害香石竹叶片形成斑驳、环斑,花的花萼分裂、畸形,花数量减少;病株矮化,枝条减少。
【病原】
香石竹环斑病毒(Carnation ringspot virus CRSV)。为香石竹环斑病毒属(Dianythovirus)。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约34nm。核酸为单链RNA,占粒体重量的20%,有2个基因组,RNA1为3756nt(分子量为1.5×10^6)、RNA2为1394nt(分子量为0.5×10^6),两者均为侵染所必需。克利夫兰烟汁液中病毒稀释限点为10-4,致死温度为85℃可存活16d,0℃时则存活3个月;须苞石竹汁液中致死温度为80℃,稀释限点10-5,20℃时侵染性可保持50~60d。低温冻干克利夫兰烟汁液中病毒在室温和真空条件下可保持侵染性6年以上,香石竹环斑病毒可从寄主植物根部进入周围土壤中,在无植物种植条件下病毒可保持侵染性至少7个月,在土壤中香石竹环斑病毒可抵抗121℃高温,但137℃失活。
【寄主范围】
自然寄主主要是香石竹。此外,还导致石竹和须苞石竹叶斑驳、环斑、矮化和畸形,有时叶尖坏死,花畸形、品质差。可使每株花数从25.6减至21.6,降低产量25%;为害石竹和须苞石竹造成花畸形。该病毒还导致梨的石质纹孔病,酸樱桃和苹果的衰退病。还有苹果、李属、西洋梨、繁缕、早熟禾等,人工接种可侵染双子叶植物的25个科133种。
【发病规律】
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材料传播。有逸去长针线虫、大体长针线虫和裂尾剑线虫传播的报道。修剪用刀可传播病毒。病毒在土壤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对不同环境因子有抗性。
【检测】
1.利用诊断寄主来检测:
须苞石竹:汁液摩擦接种,4~7d接种叶表现褪色病斑和环斑,接着为系统褪绿,也有不完整的环斑和褪色斑。
千日红:汁液摩擦接种,2~4d产生局部坏死斑,接着出系统褪色斑、环斑和畸形。
菜豆:汁液摩擦接种,4~5d后产生局部褪绿点,以后变为白色坏死、不规则系统斑点和坏死条斑、褪色斑。生长后期无症状表现,隐症带毒。
苋色藜和茴藜:汁液摩擦接种,2~4d后产生局部坏死斑,通常无系统症状。
番杏:汁液摩擦接种,2~3d后产生局部白色坏死点,有时会随后出现系统褪绿斑。
豇豆:汁液摩擦接种,2~4d后产生局部坏死斑,随后出现系统斑驳、坏死斑、叶片皱缩卷曲。
2.电镜检测 确证直径约34mn球形病毒粒体。
3.血清学检测 利用香石竹环斑病毒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
4.RT-PCR检测 根据香石竹环斑病毒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
【防治】
1.加强检疫,杜绝从疫区引进苗木和繁殖材料。
2.热处理及分生组织尖端培养可去除香石竹环斑病毒。
3.栽培过程中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