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长安送别一位杜姓好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全文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全诗释义: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我的好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3、表达思想:
这是送别之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王勃的乐观向上,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友情真挚、胸怀宽大。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唯独王勃这一首,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此作品之后不久,高宗总章二年(669),王勃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游蜀。此后,他所写的大量送别诗,如《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别人四首》、《别薛华》、<重别薛华>等,就再难听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爽快的声音了。如<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首先这是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的一首诗.
然后表达了作者的“乐观”的精神.
综合起来简单说是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壮阔的胸襟抒发自己对“知己”的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唐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