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适不适合种植黄皮羊角椒 秋冬季如何种植

河南省适不适合种植黄皮羊角椒 秋冬季如何种植
2025-04-03 18:16: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河南省适可以种植黄皮羊角椒,选择六七月份温度高的时间段种植。

分析说明:

  1.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2.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3. 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4. 羊角椒性喜高温多湿的条件。

  5. 种子发芽最适的温度是25C~30C,当温度降到15 C~20C时发芽缓慢,低于 15C几乎不能发芽。

  6. 所以温度是一个主要因素,选择好种植时间河南是可以栽培的。

羊角椒的栽培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1. 羊角椒属茄科类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根不发达,根群多分布在30厘米耕层内,根系再生力比番茄、茄子差。

  2. 茎直立,黄绿色,具深绿色纵纹,也有的紫色,基部木质化,较坚韧,一般为双叉状分枝,也有三叉分枝。除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以外,在胎座及其附近表皮细胞中,还含有辣椒素。

  3. 青熟果实可炒食、泡菜,老熟的红果可盐腌、制酱,干燥后成辣椒干或碾成辣椒粉。
    羊角椒性喜高温多湿的条件。

  4. 种子发芽最适的温度是25C~30C,当温度降到15 C~20C时发芽缓慢,低于 15C几乎不能发芽。

  5. 开花时低于
    15C受精不良,10 C以下不开花或花粉死亡会引起落花。

  6. 温度上升到 35C以上时花粉变态或不孕,也会引起落花。

  7. 生长期间适温白天25C~30C、夜间18 C~20
    C生育最为良好。

  8. 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无论日照长短都能开花结实。

  9. 但日照越长着花越多,果实肥大得也越快。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大,但以保水能力好的壤土和腐殖土最适宜,其酸度以PH6.8为最合适。

二、选用良种,精细整地

  1. 选用果实色泽紫红、果柄长、株型紧凑、结果多、结果部分集中、果实红熟一致、果肉含水量小、干椒率高、茄红素含量丰富的品种。

  2. 土地选择以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的土地,忌与茄科作物连作。

  3. 整地达到“地平、土碎、墒足、边齐”的标准。

  4. 起垄铺膜。垄面宽65厘米、沟宽50厘米、沟深25厘米,高低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

  5. 铺膜质量要求:行直行匀、膜面平展、采光面好、覆土严密。 

三、育苗定植

  1. 当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以上时,即可播种。

  2. 人工打洞点种。要求:播深1.5-2.0厘米,覆土厚度1.0-1.5厘米,每穴点种不少于10粒,空穴率不超过2%。

  3. 采用1:2:1留苗,每亩留苗10000-12000株为宜。
    羊角椒播种育苗与定植时期,因保护地设施条件而异,为争取早熟丰产,一般都育大苗定植。

  4. 其壮苗的标准是株高18厘米~20厘米,开展度略小于株高,有分叉,茎粗0.7厘米~0.9厘米,带有2片子叶,有真叶14~18片,叶大而厚,叶色浓绿,带有即将开花的大花蕾,根系发达,白色粗壮,无锈根,无病虫害,有直径8厘米~10厘米的营养钵或营养土块。

  5. 辣椒叶片小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低,栽植密度比番茄、茄子大,其行株距是26厘米~30厘米见方,每亩(1亩=667平方米)栽4000~5000株。

四、加强田管

  1. 肥水管理:大苗期,结合浇水,施一次有机肥,此期以促为主,适当蹲苗。

  2. 开花盛期少施氮肥,以免徒长引起落花。

  3. 当门椒长到一定大小,椒株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时,结合蹲苗,给以肥水。

  4. 盛果期,及时追肥浇水(每亩施磷酸二铵15—18公斤、尿素10—15公斤、钾肥2—3公斤,总投肥量为每亩投肥40-45公斤)。

  5. 头水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进行,头水灌后紧浇二水。

  6. 封垄前培土保根,防倒伏。进入开花坐椒盛期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攻秧保果,防止赘秧早衰。

  7. 为降低果枝节位,可适当推迟四水时间。全生育期灌水5-6次。

  8. 果实红熟后,控制浇水,促进果实红熟,避免植珠贪青降低产量。

  9. 追肥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抓“早”,要在花椒期到来之前追施;二要注意避免伤根;三要防止肥效流失,追肥后及时将肥料用土封严。
    防止落花、落果、落叶:“三落”是羊角椒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产量影响极大。防止“三落”的根本措施在于培育壮苗,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性。

  10. 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要及时追肥、灌水、排涝。在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促根、保根、发根、壮根”为中心的管理技术措施。

  11. 对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落花,可用20-30毫克/公斤对氯苯氧乙酸在花期喷花,有一定效果。

  12. 根系吸收比番茄、茄子弱,且易产生肥害。

  13. 一般除基肥外定植活棵以后施10%浓度的人粪尿提苗,结果旺期施20%~30%浓度的人粪尿或复合肥,生长期间每采收2~3次追一次肥,共追6~7次。

  14. 辣椒如果施用氮肥偏多,植株密度过大,易促长落花。

  15. 其防止措施是适当稀植、控制氮肥、采收时适当留一部分果实,以抑制茎叶生长。

五、病虫防治

  1. 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病毒病、青枯病、白星病、疫病、菌核病、炭疽病、白粉病、疮痴病、日灼病、脐腐病及落叶瘟。

  2.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注意通风降温,提倡使用地膜增强抗病能力。对真菌性的猝倒病、白星病。

  3. 疫病等,在发病期间及时喷药,如0.5%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等。

  4. 可择用1~2种药品,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共喷2~3次。生理性的脐腐病、落叶瘟、日灼病,是果实缺钙、高温干旱、肥料过浓引起,其防治方法是夏天用间套遮阳降温,高温期间宜多浇水、少施肥,施稀肥。

  5. 虫害有地老虎、蚜虫、烟青虫、小菜蛾等。可用蚜虱净、菊酯类高效杀虫剂1000—2000倍液防治。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六、采收留种

  1. 采收
    辣椒依成熟度不同分青熟期及红熟期。青熟期果已充分长大,果实绿色,果肉肥厚,具光泽,种子尚在发育,味脆,最适于菜用,约为花后20~30天。

  2. 红熟期果实形态和果肉已充分长足,果肩与果脐由茶褐转向深红,为花后40~50天。

回答2:

  黄皮原产于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是具有南方特色的水果之一。  一、主要栽培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鸡心黄皮、选种大鸡心黄皮等。

  二、黄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⑴温度:以年平均气温20℃以上,1月平均温度12℃以上的地区最为适宜,气温在0℃以下成年树会发生冻害,幼年树的耐寒能力也较差。
  ⑵水分:黄皮是周年常绿的果树,需要湿润的环境和充足的水分,在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匀的地区生长良好,水分过多或降雨过于集中对黄皮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不利。
  ⑶光照:光照充足,树冠内膛枝叶能吸收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扩大光合面积,增强树体养分的积累,扩大挂果面积,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光照不足,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
  ⑷土壤:黄皮对土壤要求不高,粘壤土、砂壤土都可以种植,但不同的土壤对黄皮植株寿命和产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上种植,树势强健,寿命长,高产稳产;在土壤瘦瘠、排灌水不良、有积水的粘重土壤上种植黄皮,则黄皮树寿命短、产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