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作品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是在刘天华先生遭受到幼女夭殇、次子病故、经济奇窘等接二连三的挫折与不幸的逆境中产生的。当时也正值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时期,他目睹国乐沉沦,下决心“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为此创办了“国乐改进社”。这首气势磅礴、憧憬光明的进行曲反映了作者锲而不舍、不断求索的精神及对革新民族音乐寄予的美好而光明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群众盼望中国能走向光明的共同心声。
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创作于1930年左右,发表在1932年。这首曲子是在刘天华经历了许多不幸和挫折的逆境中创作的。这些挫折包括他的幼女夭折和次子的病故,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衰落,这激发了他通过东西方音乐的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的决心。
这首《光明行》是一首充满力量的进行曲,它体现了作者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族音乐的革新和发展的光明愿望。这首曲子的旋律热烈激昂,节奏鲜明,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也反映出了当时广大人民对于国家走向光明的共同心声。
总的来说,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是在中国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期创作出来的,它通过音乐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的信心,同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我在网上帮你搜了一下,居然没有,太奇怪了,好在我对此有些了解,手打吧。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界一些主张全面西化的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无情的批评,其中就包括民乐二胡,认为它只能表现那些要死不活的靡靡之音。有个西洋小提琴学习经历的刘天华就创作了这首积极、阳光、向上的《光明行》来进行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