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接:除了懂你的人和不懂你的人之外,还有想懂你的人,说一下,让想懂你的人能更懂你一些。
许多人期待着身旁有个“懂我的人”,盼望着“知己”的出现。然而,有些同学在建立这种超越普通朋友关系的同时,却遭遇到挫折而感沮丧、愤怒、被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存在,马上交友热情大减。
若想追寻生命中的知己,首先要回归“知己”两字的定义,望文生义,“知己”简单地说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内心的朋友。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于“知己”其实还有其他主观的认定,如果不能先检视自己潜藏在心中对“知己”的想法,同时了解对方对于“知己”的看法,两者贸然地成为“知己”,最后通常会落得“因了解而分开”。
“知己”之间没有秘密,这些人较少容许“知己”去做自己不知道的事,对方去哪里、做什么,都要先跟自己“报告”,要不就一起去,要不就要先得到自己的允许才能去。
常有人以为既然是“知己”,她就“应该”了解我,因此出现一些冲突时,比起一般朋友来,应该能掌握他的想法,可他们却忘了我们彼此都不是对方“肚里的蛔虫”。
“知己”就必须能够“两肋插刀”,如果“知己”拒绝自己的要求就不再算是“知己”了。然而,世间的确有些事不是可以“两肋插刀”的,例如陪知己一起逃学、一起吃喝玩乐等等,这种“知己”是盲从,而不是“真正的朋友”
如果是聊天,下一句可以接:除了懂你的人和不懂你的人之外,还有想懂你的人,说一下,让想懂你的人能更懂你一些。
如果是吵架,下一句可以说:我不是要你的解释,我只是想知道你当时的想法,想了解你更深入一些。
如果是对对子,下一句可以是:想我的人,不用表达。不想你的人,无需表示。
懂我的人,不必解释。不懂我的人,不配我解释。
懂你的人,不是不必解释。不懂你的人,何不必要解释。
我每天都是6点钟吃饭,有天六点同事问我饿了没有,我说不饿。说完我立马就打电话叫餐了。他说你不是说不饿吗?我说是的 我不饿。
不懂的人 何须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