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由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意为人生认识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年少时,本性单纯,看什么是什么,本真直接。
二、成年后,世事艰难,诸象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遂心中生疑生惑,烦恼不断。
三、阅尽世事,大彻大悟,回归本心。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