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被人们称为小年,也是离除夕七天前的一个节日,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
小年是民间汉族的传流节日,在不同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日期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老百姓为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为腊月二十五。
象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比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传统,小年定为腊月二十五。
无论那一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盼美好和幸福的愿望是一致的。
这个名称的来源是民间风俗决定的。
在腊月二十三的这一天有一个活动叫“辞灶”。这个就是将古代人做饭的灶台前面的灶王换成新的,而且还要当着新的灶王的面把就年画烧掉。而且还要打扫灶台,全家人要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晚上还要一起放鞭炮,其实这种活动形式已经有了年的味道,久而久之很多人就喜欢把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
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拜灶王爷?这是一个民间的传说,民间传说灶王爷的大名叫张腊月,他娶了一个不太美丽的妻子,丁香十分的贤惠温柔,善于持家。没有几年功夫,张腊月就在自己妻子的帮助下变成了当地的大户,而且家业越来越大,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地主。但是随着家大业大张腊月开始嫌弃自己的妻子没有年轻时美丽了!就受到这种喜新厌旧思想的支配,她休弃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后来娶到了一个财主家的女儿。新妻子不善于理财,而且好吃懒做,不出三年张腊月的家业已经全部败光。后来张腊月被财主家的女儿嫌弃,他只得讨饭,直到腊月二十三的这一天。
张腊月要饭要到了自己前妻家的门口,前妻没有任何的抱怨之词,而是给他做好了热汤,让他不停的喝。张腊月感到羞愧,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正值这时候天上的天神正在巡视,就回报给了玉帝张腊月的故事。玉帝被张腊月知羞愧之心而感到动容,当时就封张腊月为灶王爷。
从此以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的时候,但这一天人民给给灶王爷上供祭祀,由此形成了过小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