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错的。一个互相接触而没发生形变的例子:水平面上两个保持静止又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互相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物体只要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一旦超出弹性形变范围,就会彻底失去弹力,这种超过了其弹性承受范围的形变就被称为“范性形变”。(即是超过了弹性限度,塑性物体除外)
举例:木块A靠在墙壁上,若作用一个推力,在木块A上,则木块对墙壁有挤压,发生形变,此时A与墙壁间有弹力作用。
扩展资料:
产生弹力的本质:
弹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的作用力。
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便会发生变化,使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拉开或靠拢,这样,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就不会平衡,出现相吸或相斥的倾向,而这些分子间的吸引或排斥的总效果,就是宏观上观察到的弹力。
如果外力太大,分子间的距离被拉开得太多,分子就会滑进另一个稳定的位置,即使外力除去后,也不能再回到复原位,就会保留永久的变形。这便是弹力的本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