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角指的是灯具1/10最大光强之间的夹角。用于描述投光灯类别。光束角反应在被照墙面上就是光斑大小和光强。同样的光源若应用在不同角度的反射器中,光束角越大,中心光强越小,光斑越大。应用在间接照明原理也一样,光束角越小,环境光强就越大,散射效果就越差。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光束角有不同的应用。
若要重点突出被照物,并且灯具离被照物距离较远,则可选用较小光束角的灯。但若是普通的居家环境照明,则可选择大角度光源或灯具,可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特别是针对替换光源,如下:
1、裸灯照亮。该种应用场景下,若出光角度太小,则天花板无法被照亮,易产生空间压抑感;角度大一点,则能使空间更明亮也更舒服。
2、灯具照亮。在早先,原有的灯具都按照白炽灯的配光进行光学设计,使之发光效果能达到最佳。在更换光源时,若使用出光角度与白炽灯差异较大的led灯,则会使灯具的出光效果大打折扣。通常白炽灯的出光角度为330度,而市面上的大多数光源的出光角度却难以达到200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光束角
什么是射灯的光束角?通常,光源不可能是无穷大的,并且光源或灯具的出光是发散的(平行出光的聚光灯除外),发出的光也不会布满在整个空间。即使是球形的白炽灯,也有出光死角,在灯头部位(灯丝是全方位发光,但灯泡就有灯头挡光)。所以,从光源或射灯的发光来看,光线照到的地方是有个范围的。从过光轴的切平面看,这个有光范围的边界线所形成的夹角,就是实际的光束角。从物理观点看,就是有光线到完全没有光线的边界间构成的角度。
射灯的使用并非像主灯照明一样,可以随便放置一个位置,就可以轻松营造氛围感。射灯使用角度的选择格外重要。主要体现在照明手法应用上,根据被照物体的立体空间呈现情况而定,所以灯光设计上,必须清楚平面以及空间构造布局,灯光作为辅助,可以更好的好实物给呈现出来。
如图:射灯有三个角度,被照物体同一间距情况下,每个角度的灯具投射范围不一样,平均照度也不同。实际应用中,结合空间布局,我们会选择使用不同角度的灯具。
一般来说,射灯的光束角范围在10°~60°范围内,常见的有15°,24°,36°等。
15°光束角属于窄光束角,中心光强大,可以在照射面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有许多博物馆中精致小巧的摆件就会选择15°光束角来作为照明。家装中的小摆件和装饰品也可以选择15°光束角,让被照射的摆件或装饰品成为视觉焦点。
24°光束角同样适用于重点照明,可以很好地突出灯光层次以及空间内的明暗对比。适用于背景墙的重点照明,为电视机背景墙或者是沙发背景墙提供洗墙照明,可以产生有层次感的光晕,营造美观舒适的灯光环境。
36°光束角照射范围变大,中心光强虽然仍旧偏小,但在照射面上形成的光斑是相对柔和的,可以用来照射装饰画等墙面装饰品,突出装饰画的纹理质感以及色彩。
选择合适的光束角,照射到你想凸显的地方,就是最合适的
光束角是指光源或是灯具发出光束的角度,也就是光束一定强度范围边界所形成的夹角。对这个角度的定义一般有两种方式,即50%或10%中心光强所形成的夹角。
光束角在被照面上最直观的体现是光斑和照度。同样的光源若应用在不同角度的反射器中,光束角越大,中心光强越小;光斑越大,照度越小;相反,光束角越小,中心光强越大;光斑越小,照度越大。
再则,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光束角有不同的应用。
若要重点突出被照物,并且灯具离被照物距离较远,则可选用较小光束角的灯。但若是普通的居家环境照明,则可选择大角度光源或灯具,可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特别是针对替换光源,建议如下:
1、裸灯照亮。该种应用场景下,若出光角度太小,则天花板无法被照亮,易产生空间压抑感;角度大一点,则能使空间更明亮也更舒服。
2、灯具照亮。在早先,原有的灯具都按照白炽灯的配光进行光学设计,使之发光效果能达到最佳。在更换光源时,若使用出光角度与白炽灯差异较大的LED灯,则会使灯具的出光效果大打折扣。通常白炽灯的出光角度为330度,而市面上的大多数光源的出光角度却难以达到200度。
因而,作为生产企业,需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零部件都倾注全力下足功夫,保证每只灯泡的质量,要让消费者真正用上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