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目眩,“套餐”究竟优惠几何?
手机套餐的花样实在多得惊人,仅上海移动推出的全球通一个品牌的各种套餐,就有11种之多,而移动加上联通近10个业务品牌,将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变化?普通消费者怎么搞得明白?
可即便如此,消费者仍觉得话费不便宜。上海大学的小苏是名副其实的“短信狂人”,一个月发1500条短信是家常便饭。对小苏来说,使用的短信主打品牌“动感地带”,并不包含在“接听免费”之中。“甘蔗没有两头甜,既享受短信优惠,还要接听电话免费,完全是异想天开。不管我参加动感地带的何种套餐,都得不到打电话的优惠,所以,我平时尽量不接听电话。”小苏一脸苦笑。
“现在各种手机资费套餐多得数不清,研究各种套餐真实资费价格就像脑筋急转弯,一看就晕了。既然不外乎降价,为何不干脆一点?”在上海金茂大厦上班的徐小姐这样告诉记者。
上海某机关公务员朱先生,去年用全球通套餐买了一款手机,当时朱先生冲着市价2200多元的手机,参加全球通套餐后只需200多元的价格,而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优惠购机的活动。但一年下来,他颇感压力,每月188元的额定话费根本用不完,而且必须签约两年,且不能擅自更改套餐,算下来,两年的话费早已超过了优惠购机的那点实惠。
颇令消费者头疼的是,手机资费降价还是一轮一轮波段式进行的,好像挤牙膏般一点一点地降,譬如上海联通、上海移动最近各自推出的“免费接听”套餐,也分别进行过两次降价,消费者只能跟着“团团转”。
业内人士指出,电信运营商作为企业,目的是盈利,所以降价扭扭捏捏是正常的。至于推出各种套餐,一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第二也是为了“套”住用户,有的套餐一签就是几年,还有的要预存大量话费,运营商何乐而不为呢?
数字游戏,看看“套餐”里有多少“水”?
“其实,这种给人造成欺骗感的套餐营销不但在老百姓中产生很坏的影响,同时对移动、联通、电信这些企业品牌也是一种伤害。”任先正委员认为,在当前充满功利的市场环境下,频繁和复杂的电信套餐,霸道的格式条款,非但不能保护忠诚客户的利益,反而影响了客户对电信业的信任。
据了解,主管部门也为众多的话费套餐伤脑筋,并推出了一定的措施来解决手机话费套餐问题,这些措施大多用来保障话费套餐的自由选择权。信产部曾经发布了《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要求自2006年11月起,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在不改变号码情况下,可以自主选择所有资费方案。有专家表示,信产部此举的实际含义是取消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别。
“手机资费降价远远不够,而且全国各地资费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没有有效竞争,根本没降价。”北京邮电大学电信专家阚凯力教授说。
从理论上,对漫游费之类的资费,移动运营商可以自主降价,甚至可以一直降到零,但实际上,漫游费这个“老大难”,基本还是铁板一块。竞争激烈的地区,手机资费有一些下调。但有关长途电话费和手机漫游费方面,各地实质性降价还非常有限。
手机漫游成本几乎是零,而长途电话方面,早在十多年前,通过大西洋海底光缆打长途,成本还不到人民币0.1分钱,可见所谓长途电话的成本也少得可怜,但这两项价格目前还是居高不下,其中水分太大了!阚凯力解释说。
据阚凯力分析,我国电信企业利润率高于20%,而全球没有超过10%的,在电信业发达的美国,甚至利润率不到1%,由此可见我国电信资费下调的巨大空间。
消费者认为,许多地方敢于猛降价,以几何数字般成倍降价,关键还在于原先价格水分太大,利润率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