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二战后西欧家庭规模的变化!

2024-12-03 10:10: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阶段、特征、表现

  50——70年代初期
  70年代后
  80年代
  90年代

  经济稳定发展
  发展速度放缓
  经济复苏,持续增长
  增长加快,呈现繁荣

  50年代中期:生产的商品占世界一半以上;

  70年代初: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增加一倍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欧佩克提高油价,引发危机,美国经济衰退。

  1975年后,进入滞胀阶段。
  措施:政府一个降低,二个减少;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

  问题:、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措施:大刀阔斧改革;

  表现:通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递减,出现盈余;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

  2、不同时期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1)战后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③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2)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

  ①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③石油危机的冲击。

  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一)概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50年代初,经济迅速恢复阶段。

  第二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7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虽受战争影响损失巨大,但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基础(或各国针对性地实施了一些经济措施);

  ②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稳定。

  第二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科技革命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获取了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经济的联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经济低速增长的原因:

  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滞胀”状态下经济政策的稳定。

  欧共体的形成,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欧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战后各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要求西欧各国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经济政策。

  其次,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贸易往来密切,促进了经济上的联合。

  再次,美苏争霸世界,对西欧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对于这种威胁,西欧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应付。生存与发展促成了西欧经济走向了联合。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背景:二战中,西欧各国经济都遭到破坏;战后各国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措施:①密切同美的联系,利用美国援助。

  ②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结果:①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50年代~6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呈现繁荣景象。

  ③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1967年欧共体成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④70年代以后,与日本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三)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

  条件:①与西欧其他国家措施基本相同。

  ②其他的具体措施和原因:

  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b、美国的扶植,不仅保留雄厚的工业基础,还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经济援助。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结果:50年代,德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已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讨论:1、欧洲共同体

  (1)含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国际化一体组织。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联合。

  (2)背景:①西欧各国因美苏争霸而要求加强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并希望改变欧洲长期战乱不已的局面。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3)过程:

  ①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4)地位及其影响:

  ①7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体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不愿受美国控制,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80年代中期,欧洲共同体的年国民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1/4,与美国相当。但是,美国仍然是经济政治实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2、历史上美欧关系的发展

  问题:世界现代史上,美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概括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但在政治上,欧洲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一战期间美国利用中立地位赚取丰厚利润,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兴为美国提供了有利的海外市场,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而英国盛极而衰,战后经济发展缓慢,许多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但在政治上,美国的军事力量还无法和英法等欧洲强国相抗衡,英法操纵了国际联盟,建立了有利于它们的新国际格局。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符其实的霸主,欧洲国家处于从属地位。经过二战,欧洲削弱,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其对货币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政治上,美国拉拢西方成立了“北约”,并一度操纵了联合国。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唯一的核武器。

  六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二战后,经过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壮大。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提高了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实力却相对下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经济领域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开始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美国丧失了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绝对优势。

  三、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状况

  (1)背景

  ①战后,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年美国结束对日占领。

  (2)措施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②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国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结果

  ①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④1987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⑤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7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1)美国同日本的关系

  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

  主化改革。为了把它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对日占领状态,大力

  扶植日本经济。从5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

  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进入80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2)关于美国对日改革影响的评价

  史学界传统观念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美国为适应战后它在全球的扩张需要,把日本扶植成为美国侵华反苏与对付共产主义的战略堡垒。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史学界对此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美国占领日本并进行改革,在当时情况下具有客观的进步性。首先,修改宪法,革除封建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因素,确立了三权分立政体,建立了与共和制近似的君主立宪制,为其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次,在经济上解散财阀的措施,革除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封建因素;在农村消灭了地主阶级,从而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和问题

  1、阶级矛盾加深

  ①贫富差距拉大,阶级不满情绪增长;

  ②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

  2、社会危机加深

  ①种族歧视

  ②毒品泛滥、邪教横行、社会暴力。

  3、极右势力泛起

  ①德国新纳粹主义

  ②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讨论: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概况: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学界一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7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

  这三个阶段各自发展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可作如下的分析:

  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呈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晚期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特点及产生的根源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并影响到政治生活。这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获得高度发展,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因而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30年代大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新局面,而德、意、日的经济军事化则形成了世界大战策源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对资本主义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危机也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回答2:

R U FROM UNNC/

回答3:

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
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NC,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操作指令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处理生成的微观指令传送给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电机或液压执行元件带动设备运行。
传统的机械加工都是用手工操作普通机床作业的,加工时用手摇动机械刀具切削金属,靠眼睛用卡尺等工具测量产品的精度的。现代工业早已使用电脑数字化控制的机床进行作业了
  
,数控机床可以按照技术人员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对任何产品和零部件直接进行加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广泛应用在所有机械加工的任何领域,更是模具加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CNC”是英文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的缩写。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主轴转数、进给量、背吃刀量等)以及辅助功能(换刀、主轴正转、反转、切削液开、关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如穿孔纸带、磁带、磁盘、磁泡存储器),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这种从零件图的分析到制成控制介质的全部过程叫数控程序的编制。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加工零件的区别在于控机床是按照程序自动加工零件,而普通机床要由人来操作,我们只要改变控制机床动作的程序就可以达到加工不同零件的目的。因此,数控机床特别适用于加工小批量且形状复杂要求精度高的零件
  由于数控机床要按照程序来加工零件,编程人员编制好程序以后,输入到数控装置中来指挥机床工作。程序的输入是通过控制介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