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土地盐渍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如果确切地说,还是有差别的。
以我目前的水平,盐碱化是土壤的盐化和碱化的统称,而盐渍化和盐化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
然后来说说盐化和碱化的差别,盐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升高,超过一定阈值的过程。但由于土壤本身特点、地下水、气候等因素不同,土壤中的盐分离子种类和组成是不同的。当土壤中含有碱性较强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时,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升高会造成ph值的明显上升,这个过程叫做碱化。
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
据专家介绍,土壤的盐渍化是由于强烈的蒸发积盐在地表形成的盐碱土。具体到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致有两方面因素导致土地盐渍化。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导致土地盐渍化。由于河西走廊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在地下水浅埋地段,地下水中的盐分随着蒸发而不断向地表迁移聚集。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矿化程度控制着土壤盐分的分布,因此,水文地质条件成为盐渍化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埋深条件下,高矿化水分布区盐渍化程度较重;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埋深是盐渍化分布的主要因素,水位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盐渍化程度越重。这是走廊平原原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渍化。目前许多地方大量开垦荒地,利用高矿化地下、地表水资源灌溉,最典型的如民勤一带开采高矿化度水灌溉,使土地不断积累盐分,逐渐发生盐渍化。同时在三大水系流域,灌溉方式仍为大水漫灌,在排泄不畅时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耕地不同程度产生盐渍化。
土壤盐碱化:在平原形成的过程中,河流水体中有大量的盐分存留在了平原成土母质和地下水的水体中,加之成土母质颗粒细密,造成地下水排水不畅且埋深浅,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盐分就留在了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这样积累的盐分多了,又没有足够的淡水稀释并将其排走,就形成了土壤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