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地质观测的程序和要求

2025-04-02 10:17: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6.2.2.1 路线地质观测的工作程序

(a)标定观测点的位置;

(b)观察、研究和记录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c)测量产状要素和构造要素;

(d)采集标本和样品,并系统编号;

(e)绘制素描图和照相;

(f)追索和勾绘地质界线:

(g)沿路线进行连续观测、记录和绘制路线地质剖面图;

(h)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内容包括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工作建议等。

6.2.2.2 路线地质观测的内容要求

野外路线地质观测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取全、取准各种资料。观察研究要详细,要不断地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下一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野外工作中,应客观地收集各种资料,不能随意取舍。

每个观测点的观察研究、描述记录应包括该点及其周围露头尺度范围(一般30m左右)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第四系、矿产、水文等特征。路线上点与点间要连续观察研究和记录。从路线开始到结束,还应注意对转石的观察,发现重要转石(如矿化(蚀变)岩、斑岩、蓝闪片岩、热液角砾岩、超镁铁质岩、角砾云母橄榄岩、各种矿物及沉积岩区少见的中深变质岩等)需进行追索,即使追索无果,也应将发现地点标在图上并做记录。因为观察转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可能导致重要发现,而且可以获得路线前方或山坡上部的地质矿产信息,可增加填图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