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通曾经用10万大军作为嫁妆来协助刘秀称帝,但是当刘秀称帝之后不让她当皇后主要是因为郭圣通与刘秀感情的问题。刘秀废掉郭圣通并不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是他对于郭圣通感觉到了厌恶。
在刘秀平定刘杨叛乱之后才把郭圣通封为皇后的。当时刘秀是刘杨的外甥女婿一般人肯定就会指望着这个身份来理所应当的享福但是刘杨却起兵谋反。在被刘秀知道真实想法的时候把他给处死了,即使他知道刘杨谋反但是并没有把这份愤怒发泄到郭圣通的身上,他依旧把郭圣通封为皇后。
当时刘秀不仅宠爱郭圣通还宠爱着阴丽华。刘秀在知道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遭受劫难时为了安抚阴丽华就下了一份诏书。这封诏书的大概意思就是皇后之位并不属于郭圣通而是属于阴丽华,刘秀想要通过这个诏书让阴丽华知道即使她失去了家人但刘秀依旧是阴丽华的依靠。但是郭圣通在看见这封诏书的时候心里当然非常难受,虽然当时刘秀的本意是安慰阴丽华但是郭圣通并没有站在刘秀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情反而把这件事情默默地记恨在心里。
在后来两个人相处的日子中郭圣通时常拿当时刘秀下的诏书与刘秀生气。刘秀认为郭圣通太过于小家子气一点都不大气,皇后应该公平公正的处理后宫之事并不能善妒而郭圣通的做法明显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所以一气之下就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
首先,刘秀跟郭胜通只是一场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郭圣通作为舅舅真定王刘扬手中结盟刘秀示好的工具,新立的邯郸政权和迫近的更始政权河北代表之间,真定王刘扬最终选择了刘秀。作为示降诚意的表示,刘扬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这不是什么资助不资助的问题,而是两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刘扬等人的投诚最多算是锦上添花,算不了雪中送炭。郭圣通她不享有任何的自主权。而刘秀最初迎娶郭圣通的目的,也是为了交好刘扬,为了他手中掌握十数万的兵马。
刘秀在婚后对郭圣通非常宠爱,刘秀称帝后不久,刘扬却私下与绵曼贼交通,有谋反之意。后被刘秀派遣前真定大将耿纯将二人诛杀。真定王刘扬的谋反,不仅并未牵连身为真定王女的郭主以及她的夫家郭氏一族。郭圣通更在此之后登上一国之母的尊位。那个时候,刘秀刚刚建立帝业,天下未平,百废待兴。郭氏一族论名望、声誉、实力,都是刘秀不可缺少的臂膀,这些阴丽华比谁都清楚。她清楚刘秀当时更需要借助郭氏的名望、势力巩固、扩大自己的实力,更知道怎样才能不伤到刘秀的自尊。所以,在刘秀不忘旧情,要封她为后的时候,她对刘秀说:“我没有儿子,而郭氏又患难相随,应该册立她为皇后。”
往后的十几年,打仗皇帝要亲征,刘秀带着阴丽华,并且将阴丽华的儿子们也带在身边,过节封赏时,郭家的臣子封赏远远没有阴家臣子得到的赏赐多。有次阴家遭到抢劫,家中有人遭到刺杀去世,刘秀象征性的安慰了一番,封赏了他们,但是写了一封让郭圣通足以被天下人嘲笑的诏书,诏书的大体意思是我的发妻时阴丽华,我和她感情十分好,本来皇后该是她,但是郭家势力大,我就只能让郭圣通为皇后,现在是上天都看不下去,所以才让郭家蒙受灾难,我感到十分的痛心。试问哪一个女人能够忍受丈夫十几年对自己的不闻不问,还有多次出言讥讽。郭圣通久而久之便对他们心生怨恨,在后宫中多次找阴丽华麻烦,也多次对刘秀冷嘲热讽,加以言语的攻击。刘秀对她不过是一忍再忍,因为他知道现在国家的势力十分不安稳,与郭圣通决裂就意味着和郭家人决裂,而郭家人还在守卫着边疆,等到天下太平,怎么会有这刁蛮皇后的事情。
建武十七年七月,妖巫李广等群起据皖城,光武帝派遣虎贲中郎将马援、骠骑将军段志讨伐。九月,破皖城,斩李广等。同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同时,立阴贵人为皇后。
因为刘秀娶她是因为她身后的势力,才封她为皇后的,能够帮助他夺得皇位,而刘秀是根本不喜欢她的,在刘秀登基以后就把她给废掉了。
刘秀娶郭圣通,不同于一般皇帝娶妻的情况。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是在刘秀实力弱孝急需盟友支持的背景下发生的因为刘秀一开始的目的便不是真心真意想要去迎娶郭圣通的。而且在他和郭圣通结婚之前就已经结过婚了,只不过要东奔西走的去打仗,没有把阴丽华带在身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