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三大会计学派有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
描述会计学
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归纳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规范会计学
盛行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规范性学派在麦克尼尔(K.MacNeal,1939)的《会计的真实性》、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会计的基本假设》(即后来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ARS1)、斯普罗斯与莫立茨的《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即后来的ARS3)和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的《论会计基本理论》等一大批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在理论界与描述会计学派分庭抗衡。但由于当时逻辑实证主义在会计界的统治地位,加上演绎法“假设原则”逻辑思路自身论证的难以严密,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现值计量理论与方法)的落后,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承认其“对会计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的同时,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
到了20世纪70到80年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了许多新生的交易手段的产生使原先的理论基础不能支持而被淘汰。这时从会计学科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指导实务的规范会计学派被会计界所推崇。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将会计。规范会计学派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对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形成规范会计理论的框架:假设---原则---程序----技术检测手段。其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这一时期,资产转而取代了收益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实证会计学派
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观和方法论前后不一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随着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这对信息观和中途转向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甚至威胁着会计的地位。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实证会计,不仅包括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会计,而且包括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为研究对象的狭义实证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属于经验会计理论,而以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三大著名假设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证伪主义思想的运用,更接近于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而不是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
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其内容包括:
(1)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受何影响;
(2)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和战术选择及其对管理人员!投资者等的影响;
(3)选择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和对企业。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4)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
(5)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20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三大会计学派有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
描述会计学
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归纳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规范会计学
盛行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规范性学派在麦克尼尔(K.MacNeal,1939)的《会计的真实性》、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会计的基本假设》(即后来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ARS1)、斯普罗斯与莫立茨的《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即后来的ARS3)和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的《论会计基本理论》等一大批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在理论界与描述会计学派分庭抗衡。但由于当时逻辑实证主义在会计界的统治地位,加上演绎法“假设原则”逻辑思路自身论证的难以严密,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现值计量理论与方法)的落后,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承认其“对会计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的同时,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
到了20世纪70到80年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了许多新生的交易手段的产生使原先的理论基础不能支持而被淘汰。这时从会计学科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指导实务的规范会计学派被会计界所推崇。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将会计。规范会计学派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对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形成规范会计理论的框架:假设---原则---程序----技术检测手段。其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这一时期,资产转而取代了收益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实证会计学派
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观和方法论前后不一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随着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这对信息观和中途转向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甚至威胁着会计的地位。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实证会计,不仅包括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会计,而且包括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为研究对象的狭义实证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属于经验会计理论,而以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三大著名假设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证伪主义思想的运用,更接近于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而不是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
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其内容包括:
(1)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受何影响;
(2)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和战术选择及其对管理人员!投资者等的影响;
(3)选择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和对企业。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4)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
(5)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三大会计学派有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派。
描述会计学派
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这些研究虽然大部分都没有形成逻辑严密、前后一致的理论体系,但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的研究成果被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直接采纳。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规范会计学派
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
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将会计。规范会计学派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对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形成规范会计理论的框架:假设---原则---程序----技术检测手段。
实证会计学派
三大著名假设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
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其内容包括:
(1)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受何影响;
(2)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和战术选择及其对管理人员!投资者等的影响;
(3)选择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和对企业。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4)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
(5)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
主要分描述会计学派、规范会计学派和实证会计学三类。具有查阅《浅谈三大会计理论学派的代表作及主要观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915850100ad56.html
描述会计学
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归纳会计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 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规范会计学
盛行于20世纪70到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规范性学派在麦克尼尔(K.MacNeal,1939)的《会计的真实性》、莫立茨 (M.Moonitz,1961)的《会计的基本假设》(即后来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ARS1)、斯普罗斯与莫立茨的《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即后来的ARS3)和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的《论会计基本理论》等一大批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在理论界与描述会计学派分庭抗衡。但由于当时逻辑实证主义在会计界的统治地位,加上演绎法“假设原则”逻辑思路自身论证的难以严密,尤其是会计计量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其中的现值计量理论与方法)的落后,这些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承认其“对会计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的同时,却明确表示不能接受。
到了20世纪70到80年代,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了许多新生的交易手段的产生使原先的理论基础不能支持而被淘汰。这时从会计学科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基础概念出发,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讨论和界定,来逐步构建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而指导实务的规范会计学派被会计界所推崇。规范会计学派主要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将会计。规范会计学派以建立会计的目标为起点,对某些关键性的定义和假设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逻辑结构研究,形成规范会计理论的框架:假设---原则---程序----技术检测手段。其主要标志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的51份《会计研究公报》,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发布的《会计原则推荐书》以及加拿大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与审计研究委员会于1946年发布的《公告》第1号等都采用了规范会计学派的思想。这一时期,资产转而取代了收益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实证会计学派
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观和方法论前后不一贯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随着欠发达的市场经济、工业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这对信息观和中途转向历史成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甚至威胁着会计的地位。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广义实证会计,不仅包括以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验会计,而且包括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为研究对象的狭义实证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属于经验会计理论,而以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三大著名假设为代表的契约观属于狭义实证会计理论。“如果对实证会计的哲学方法论作更加严格的分析,并结合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十年回顾》中的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对证伪主义思想的运用,更接近于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而不是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
实证会计学派是借鉴实证主义和实证经济学原理,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会计理论"该学派宣称,其理论将能解释:为什么会计会这样?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以及这些现象在人力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实证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设作为基础,其内容包括:
(1)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受何影响;
(2)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策略和战术选择及其对管理人员!投资者等的影响;
(3)选择变更会计方法的制约因素和对企业。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经济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后果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4)会计法规和准则的社会经济后果;
(5)会计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会计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