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对于刚刚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孩子适应慢。适应慢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有以下原因:
1、幼儿适应力的原因。
个别幼儿面对新环境、小朋友和教师不能尽快适应,在这样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不能够获得跑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表现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只喜欢和某个老师单独相处。
2、幼儿性格的原因。
由于幼儿自身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相同年龄的幼儿往往表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有的孩子很快就会有好朋友,有的孩子社会性交往能力差一些,不能很快地和周围的小朋友熟识,感到在幼儿园很孤单,往往表现为独自坐在某个角落。
3、生活习惯的原因。
例如:不愿意在幼儿园进行大便,这种情况,有个别幼儿只习惯在家入厕;睡眠时,需抚摸固定的物品才能安然入睡,换床不适应;就餐时习惯成人喂,在幼儿园不愿意独立吃饭等。
4、健康的原因。
有个别幼儿由于身体不舒服,短期内也会有不愿意上幼儿园的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观察。如果某天早上,幼儿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先要看看幼儿是不是生病了。
5、教师的原因。
也有幼儿因为被教师批评,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想法。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都要和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解答的不一定全面,欢迎不同见解。
微信
直面育儿 | 中班孩子忽然不愿去幼儿园,究竟为何?
鹏菲心理咨询2019-07-02 21:15:00
大家好!我是吴老师。
直面育儿案例分享。隔周 周四中午13:30,我会在超级育儿师的微博直播间内,与大家分享并解决一位特邀家长提问的育儿问题,以此来帮助每位家长学习到更多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家长问题阐述
上周四,超级育儿师的育儿答疑直播间迎来了一位5岁女孩的妈妈。这位妈妈困惑的问题是: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哭闹得非常厉害。
育儿专家答疑
小姑娘5岁多,幼儿园中班。
小班时,虽然也曾有过 “入园焦虑” 但当时的班主任是一名刚刚师范毕业的学生,非常有耐心,孩子也曾慢慢变得非常喜欢上幼儿园。
好景不长,进入中班换了班主任。
去年12月份,孩子因为一次与同学的冲突,被老师狠狠批评了。打那以后,孩子慢慢开始害怕老师、害怕去幼儿园。
孩子目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前一天答应的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不行了,像从疯人院出来似的,抵死不愿去幼儿园,妈妈说,送孩子入园,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个人贩子。
妈妈与老师的沟通,也不甚通畅,妈妈想让老师对孩子耐心一些,但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孩子“入园焦虑”的情况,是进入小班时候常见的现象,但这个小朋友到了中班又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特别的。这里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一、 看问题,要看背后的根源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身体出现症状的时候,医治不能停留在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现症状,是身体系统问题的表现,需要全局的调理,抓根本的原因。
对于心理上的问题,也是一样。
孩子为什么不愿去幼儿园?
因为害怕。
这是孩子最真实的原因。
孩子的这份 “感受” 父母是否看见呢?
所谓 “看见“ 就是能够准确把握、确认到孩子的”感受“,并给与反馈,由此与孩子同频,就像一支和谐的交响曲。
另外,这个孩子的表现很有意思。
前一天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临了临了就掉链子。
妈妈看不懂了。
想想,为什么呢?
因为讨好!
孩子是很敏锐的,也是趋利避害的。
她能够洞察到父母的想法,明知道说 “不愿意“ 会被教育、被指责,为何要和自己过不去呢?
人生低谷的时候,大人都会 “今朝狗就今朝醉“,更何况是孩子?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吧,先过了眼前这一关,说一些爸爸妈妈开心的话,爸爸妈妈开心了,我也就能开心了。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还没有看清问题,就着急解决,是肤浅的,无效的。
二、 想要孩子变得勇敢,补充安全感是关键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
小的时候,会遇到凶一点的老师;
长大了还会遇到不近人情的老板。
正因为现实生活的残酷,才需要我们培养孩子“勇敢“的意志品质。
“勇敢“ 是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是一个结果性的表现。
它源于内心对于 “我可以” 的自信;
它更源于内心相信 “即便不行也有人会接纳我、为我托底” 的安全感!
而对于这个:每天被父母连哄带骗,强迫去学校的孩子;
对于这个隔天讨好、当天抵抗,能拖一时是一时,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孩子来说:她的 ”安全感”,真的够吗?。
三、做好自己,把握生活的主动权
虽然,家长需要与老师沟通、家园共建很重要。
但环境如何、他人如何,说到底,我们是很被动的。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意外。
老师是否能够做到对孩子温柔、有耐心,我们无法决定。
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做好。而不是期待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孩子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
对于目前孩子的情况:
如果选择更换幼儿园,孩子要再次面临老师、同学全部陌生的适应难题;如果可以,放下对老师的期待,给予老师尊重的空间,把关注点放到孩子身上:
孩子,她当下的感受是什么?
孩子,她当下的需要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他人,并非老师,而是爸爸妈妈!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比起老师,更是家长的功课。
耐心陪伴孩子,接纳孩子,给予孩子补充内心的力量,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如果能够将这个人生小插曲,当作是提醒自己积极反思、应对、改变的契机,那将是一笔多好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