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星物联网,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卫星通信来做物联网项目。一般的物联网的都是通过2G/3G/4G网络来做物联网项目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因为2G/3G/4G网络信号不好或者用不了,必须借助卫星通信将物联网终端采集的数据传回后台,比如在沙漠地区、海洋上或一些偏僻的无人区。
2. 商业化问题
国内已经有商业化应用了,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做过的项目。
项目背景
在戈壁滩地区对运输车队进行监控,主要采集车辆的定位信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实现一键报警。基于位置信息在平台端开发一些设备管理、地理围栏等功能。整体上客户要求不复杂,主要难点是地面网络信号不太好,大片地区根本没有信号,所以需要考虑通过卫星通信来确保信息的传输。
卫星通信资费
我们考察了好几个卫星系统:北斗(短报文)、铱星的模块、海事卫星,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位置信息,卫星通讯费用最便宜,目前是入网费600元,流量费850元包年(一年内不限制随便发信息),但是据说硬件稳定性不太好,另外就是国外的信号还不稳定;铱星的卫星通讯费用有些偏高,10元/1000bytes;最后在朋友推荐下找到了ORBCOMM在国内的代理商,因为据说ORBCOMM主要做低轨卫星,通讯费比较便宜。其实,也没有便宜多少,他们给的卫星通讯费是9元/1000bytes。但是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2G网络和卫星网络双链路通信,有地面信号的时候,用2G网络发送数据,物联网卡就可以实现,没有地面网的时候,通过卫星传输数据,这样整体的资费就比较便宜了。我们测算了一下,通过ORBCOMM卫星发一条位置信息大概是10个字节,也就是1条信息折算下来是1毛钱,这个价格基本上可以接受了。
电源问题
因为我们的设备是用在车上,所以就直接在车辆点烟器上取电了,但是考虑到紧急情况下车辆会熄火,为了方便救援设备还需要持续工作,所以又内置了电池。电池容量先不透漏了,正常情况单电池供电可以用5-8天,紧急情况用3-4天没有问题(紧急情况下,设备发信息的频率提高了)。
回答上面的问题:如果要高频次通过卫星发送数据,肯定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但是在具体的项目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设备通过卫星发送信息默认是20分钟发一次,每发一次大概是50mAh。据我所知一些安装在集装箱上的卫星定位设备(在海上跑的集装箱)是一天发一条信息,这样外加一小块太阳能电板就可以保证供电了。
信号问题
目前所有的卫星通讯一个基本的条件是,终端天线需要和卫星建立直连接线,就是中间不能有任何遮挡,一旦有遮挡就连不上了。这样的话,市内肯定是用不了了,城市里也不太好用,偏僻的戈壁滩、海上这些地方用卫星就没有问题。
硬件设备尺寸
你们可能会好奇?这么微弱的信号要接收到,设备要有多大啊?我放几张图片吧。
先看我们的终端设备:
深圳市新时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尺寸图
天线才是关键:
安装在车顶的卫星天线
在卫星主机里集成了GPS和卫星通讯模块,为了使用地面网络传输信息,又搭了一个2G的车辆定位器(这个便宜些)。2G的定位设备做为主设备,通过232协议与卫星模块连接,当搜不到地面网络,就通过卫星终端发数据。关于天基物联网的项目,欢迎讨论!
卫星物联网是一种比较通俗叫法,也可以说是天基物联网。
说说卫星物联网,预计到2022年卫星物联网终端数量可能会有百倍级的增长,国内商业是迟早的事情, 据资料结果在国内还是比较少。
特别在国内做卫星物联网并且具、有数据采集授权、有实际运用能力的企业就更少了。
新时空天基物联(集团) ,在这块有建树,并且有物联个行业方面的解决方案。就看你想解决什么行业问题 。
通过卫星设备来进行车辆的定位或无人区的多种数据传输(连接传感器),以交通部下属企业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所管辖的海事卫星为例,设备2g/卫星网双模进行车辆定位管理及车队情况监控,国内企业已在国外广泛使用了,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当下效果不错。国外也有水文电力石油管道地震等的监测使用。
卫星物联网是指通过卫星网络连接各种物联网设备,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它能够在传统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提供服务,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洋等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物联网在国内已开始商业化运作。近年来,多家企业相继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例如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大运营商正在积极布局卫星物联网市场。这些公司利用自有的卫星资源或与其他卫星运营商合作,向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在应用层面,卫星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管理、智能渔业等多个领域。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卫星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渔船也可以通过卫星设备实时追踪位置和天气变化,从而提高捕鱼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卫星物联网在国内逐步成熟,但仍面临诸如成本高、数据延迟等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卫星物联网将更加普及,为更多行业带来变革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