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文化本身对人没有影响,有影响的是学习知识和文化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就是一个锻炼思维的过程。
比如一个人写议论文,他会下意识的先破题,抓住中心,提炼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最后点题。这种锻炼是从小学作文就开始进行的,一直到大学论文,甚至工作后仍旧在使用。
长久的练习会让这些人在思考的时候,下意识的使用一直惯用的思维方式。所以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会很注意抓重点。但并不是说他们抓的重点就一定对,只是说他们会从自己理解里去抓一个自己认同的重点。
所以经常有人在讨论的时候会相互认为对方抓不住重点,其实只是他们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却是一样的。
而没有经过这种锻炼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第一步破题就难以入手。不是说他们不会破题,而是面对问题没有要破题这个想法。
举例:羊毛衫大减价,折扣惊人,亲民特价!样样十元!件件十元!全部十元!跳楼清仓!吐血降价!
这句话的重点是什么?羊毛衫大降价?商铺大出血?其实这些都是修辞手法,整句话的信息是羊毛衫卖十元。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人人都能提炼。具体到事务的时候就逐渐困难了。
所以就算知识和文化不够,长久的思维锻炼一样能让人在思维层面上达到一样的高度。至于知识是思维的助推器,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