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乐里
琵琶曲:十面埋伏
古筝曲:出水莲 采桑曲
现代个人认为较好的作品
琵琶 琵琶语 情咒
古筝 离弦
古筝曲《彝族舞曲》(弄影)。
http://list.mp3.baidu.com/list/minyue.html?top20
::《春江花月夜》简介::
《春江花月夜》 古曲,吴祖强编曲,刘德海整理琵琶独奏谱。此曲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历史悠久的琵琶文曲,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浔阳曲》等,1925年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等将其改编为合奏曲,今吴祖强又将其改编为琵琶与管弦乐队。尽管名称和表演形式不同,但音乐的内容和意境是相同的。优美安静的旋律,展示出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阳春白雪简介::
阳春白雪 古曲。 简称《阳春》,是六十八板小曲集成之套曲,其中大部分由老六板变奏而成,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谱》中收此套曲,名为《阳春古曲》。此曲版本较多,一般将十段、十二段的称为《大阳春》,七段的称为《小阳春》或《快板阳春》。此曲情趣轻快活泼,描写阳春三月,大地春回、万物生长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一最基础的琵琶传统曲。
雪山春晓
《雪山春晓》是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此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此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感染力强,是一首深受筝家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古筝曲目,在音乐界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雪山春晓》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为散板乐段,第二乐段由二十五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二十六小节构成,第四乐段亦为散板乐段,第五乐段由四十七小节小构成,第六乐段由十九小节构成。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耸的山峰。由于海拔很高,这些山上终年积雪,白茫茫一片,所以被形象地称作雪山。每到春天,气温回升,山上的冰雪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融化,汇成小溪,最终成为河流的源头。著名的黄河、长江,源头都是在高原的雪山上 。《雪山春晓》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冰雪消融,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错落有致,发出美妙的声音。
第一乐段是散板乐段,在弹奏时速度要相对自由一些,各拍之间的强弱关系也要相对松散一些。乐曲开始,轻柔的、弱起渐强的摇弦,节奏感平和的旋律以及错落有致的快琶音和刮奏,好似雪山上吹下来的一股清新空气,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渐快渐慢交替变化的三连音弹奏,好像冰块互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好像来到了雪山之巅,感受着纯净甜美的空气,以及这雪山春景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
第一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起始音的处理。乐曲的第一个音3应弱弹,在力度上应该轻柔一些,在音色上应该尽可能的纯净,要弹得含蓄美妙。这个音是全曲的开始,具有领起的意义,所以要重视起来,不要因为它看起来简单就降低弹奏要求。
二是右手摇弦的弹奏。摇弦产生的持续音应该弱起渐强,要奏得连贯匀称,流畅清脆,但在最后结束的时候要有一个弱化的趋势。
三是左手琶弦的弹奏。此乐段中的左手琶弦有三种:第一种是三音琶弦,第二种是四音琶弦,第三种是七音琶弦。前两种琶弦属于常见琶弦,第三种琶弦实际上是第一种琶弦和第二种琶弦的组合琶弦。前两种琶弦的弹奏,要注意三指或四指的弹奏力度的一致,音要有纯净的质感,连贯性要好,使三音或四音融为一体。第三种琶弦既然是由三音琶弦和四音琶弦两组琶弦组成,那么,就应按两组琶弦来弹奏,即由低音到高音,先弹奏四音琶弦,紧接着再弹奏三音琶弦。要特别注意四音琶弦和三音琶弦的衔接,尽量缩短换组琶弦时间,使两组琶弦融为一体,避免出现换组琶弦痕迹,使所琶出的七音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一体感。但同时也要考虑保证整体中间个体的实际存在。无论是哪种琶弦,均需和右手的弹奏密切配合,严格对位。
四是刮弦的弹奏。此乐段出现了多次刮奏,弹奏方法大体相同,应该遵循刮奏的基本演奏要领,要弱起渐强,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还应该有弱化的趋势,强弱变化要连续,使刮奏音一直处在运动状态中。此乐段中的刮奏,属于固定起止音左手刮奏,要严格按要求的起音起刮奏,按要求的止音结束刮奏,切不可有随意性。左手的刮弦,要注意和右手的弹奏密切配合,严格对位,使左右手的弹奏协调一致起来,注重强调整体的音乐效果。
五是右手连续三连音小抓的弹奏。要注意三连音时值的准确,注意三连音之间的衔接。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图画。乐曲的高潮过后,更是别有洞天,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天水相连,波光粼粼,老渔翁满载而归,晚霞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照得通红通红……我们好像可以从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这些,甚至更多的细节。
《渔舟唱晚》版本很多,几乎每个流派在处理这首乐曲时都会产生具有一定特色的版本,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一些细部的弹奏方法亦各式各样,因人而异。本讲所讲的版本和弹奏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在演奏实践中受到欢迎。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虽然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标题,但是却没有非常具体的内容或者情节。比起那些具有严谨结构和明确故事情节的乐曲,它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浓淡相间,在朦胧中显现出意境。这样就给予受众足够的空间进行个人化的诠释。欣赏音乐是一个演奏者与受众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灌输。对《渔舟唱晚》或者其他乐曲的理解,很难得出一个精确的回答,树立一个严格的标准。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或者诠释乐曲是基于主观思维的高级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它不会像客观事物那样有极为严格和明确的规律可循。虽然艺术本身也存在规律,但只是一种一般性的规律,不具备绝对意义。在规律之外存在着很多例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乐曲时不同的心情,都会导致对乐曲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可以说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一个问题。本文中对乐曲情节内容做出的描述或者解释,只是一个参考。它只是给演奏者、欣赏者打开一扇窗子,提供一个线索,让人从一个还算合适的角度来更好地欣赏乐曲。如果能够启发引导读者从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那就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事了。
《渔舟唱晚》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由十四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十八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二小节构成,第五乐段为散板乐段,第六乐段由八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为全曲的第一部分。此部分为慢板,八度抓轻柔地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悠扬悦耳的旋律,展现出诗情画意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乐曲一开始,浑厚深沉、具有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好像揭开了覆盖在一幅古画上的薄纱,将这幅画由远至近推到人们的面前。这是一幅微微泛黄的古画,似乎已经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褪色,但是它是一幅有魔力的画。在你凝神观看它的时候,它开始慢慢地旋转,并把你吸进画里去,使你和这幅画融为一体。中弹产生的浑厚声音,好像表示着你已经完全进入了这幅优美的风景画,眼前是一个神秘的、超凡脱俗的世界,如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波澜,登高远望,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轻柔的花音一带而过,好像是蓝天上飞过的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几声后便消失在远方。它们好像带来了吵闹,但却反衬出幽静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恬静和安逸,再也没有精神上的紧张和局促。世俗生活带给人太多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渡过。物质生活的丰富,却是以牺牲人类精神世界为代价。再也见不到专心追求永恒真理的智者,也见不到淡泊名利的隐士。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成了资本和机器的附庸,现代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家园,给沙漠添加一块绿洲。若有若无的音乐,好似远处传来的一阵阵若隐若现的渔歌,将人们带入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之中。稍有跳动感的节奏,好像是微微的波浪在不断摇晃着小船。几处花音虽然不多,但是却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置身于渔船之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结合运用,如同一艘渔船摇摆而来,船头的渔夫甚至都清晰可见。眼前所见,心头所感,就是这朴素自然的渔民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活的是那样简单,但又是那样复杂。人生的一切道理,就在他们撒网和收网之间。相比之下,世俗的名利又算得什么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4这正好可以作为《渔舟唱晚》的注解,或者说,《渔舟唱晚》将这句充满哲理的话以音乐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弹奏或者欣赏《渔舟唱晚》,应该借此曲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