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e=Vcc-Ic*Rc说的是三极管外电路的关系。因为VCC和地之间只有Rc和三极管,所以电阻上降的电压加上三极管ce之间降的电压必然等于VCC。而这时Ic的变化只能靠Ib变化,而三极管特性曲线的那一根根线都是某一个固定Ib下Uce和Ic的关系,这时候改变Uce确实需要通过改变Vcc或Rc了。
这个电路里是有好几个变量,不过你研究某个特定的问题时,就能把其中几个变量固定下来,所以也不会觉得太乱。
回复你那个 追问 ,即使Vcc不变,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Uce一直在变啊,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啊,这也是三极管最大的特点,不正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Uce变化而Ic不受影响,我们才拿它用作放大器的吗,如果说Ic的微小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Ib的话,那输入信号不就被破坏了吗,如此我们就不会利用三极管做放大器了。事实上,你一写Ic=β*Ib ,就默认了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放大区)一根根Ib是绝对水平的;但实际情况是Ic=f(Ib,Uce)。从这个式子到上面近似后的那个式子,你已经舍弃了变量Uce,即认为Uce变化不会影响Ic。 二、即使我们考虑Ic=f(Ib,Uce),(想着图像)不要忘了Ic随Uce的微小变化是在同一根Ib线上的,意味着Ib没变。所以说Ic应该不会反过来影响Ib
你的理解也是对的,但那是在你描述的电路里是对的,是和RC/VCC一起组成电路后的效果。不是输出特性曲线相表达的东西,比如说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如果你也串上Rc再加上VCC,那么随着i的变大,RC电压变大,VCC不变那么可以导出二极管两端电压在减少,而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所描述的v不断加大而矛盾。所以只看器件不要组成电路。
忘了,以后帮你
对于提问者的疑问,是对这个曲线图的绘制时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有误解,对于单条曲线来说,ib不变,那么Uce就没有变化的条件了,就是说对应一个ib值,每一个确定的uce的值和ic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点,不是你看到的一条线。如果ib不变,那么如何让这个点动起来形成一个曲线呢,那么只能改变vcc的值或者Rc的值,当不断增加vcc的值时,根据Uce=Vcc-Ic*Rc公式,uce就有变大的趋势,Rc不变,那么ic也会有增大的趋势,对于放大区,可以看到uce和ic的关系是一条稍微趋向往上走的但是却接近于水平的线,这就说明,在放大区,在ib一定的情况下,uce的变化对ic的大小影响很小,也就是说ic早就达到饱和了(集电区在比较小的uce的时候就已经把βIb(形成ic)的电子数接收完了,即使再增加uce,电子还是那么多,ic的电流当然就基本不变的),对于某一个晶体管,每一个uce的值对应一个最大的ic值,这只是由晶体管的制造工艺确定的,与其他外在因素无关。反过来,当逐渐减小vcc时,uce就有变小的趋势,因此在饱和区内,集电极收集电子的能力逐渐下降(不能把βIb的电子完全收集过去),ic也就随之变小,再一个Rc上的电流是从小变大的,因此Rc*ic也是由小变大的,那么uce也就从大到小的,所以是先有放大区,后有饱和区的,所谓的饱和,就是说扩散到集电极的电子再多,uce很小的时候,进入到集电区的电子数 是小于βIb的,这是因为它在一定的uce下收集电子的能力有个最大值,因此对于单条曲线你应该从右向左看。以上是对单条曲线的理解。
从多条曲线的整体理解。对于提问者说的:三极管Uce=Vcc-Ic*Rc,Ic增大Uce应该减小,而输出特性曲线中恰好相反,与公式相违背。对于这个公式在输出特性曲线图的理解,它不止是ic和uce这两个量的简单关系,而是ib和ic与uce之间三者的关系,对应于曲线图有多条曲线,应该这样去看,如图:
M点的uce值对应两个ib值a和b点,ib上升时,IC也在上升,但是对应的uce不变,这就说明相对于Ic的上升(a到b),uce在下降,所以ib在60ua处,ic和uce大概在c点,连接a和c的曲线,大概的表示了ib和ic与uce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三极管Uce=Vcc-Ic*Rc,Ic增大Uce应该减小的在曲线图中的体现吧。
这是我对于这个图的理解,真诚的请高手指正和补充,大部分人对于这个图有很多疑问,这就是教科书作者的原因了,也许作者会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您出书的目的是啥呢?如果是想为人师,那你就应该多动点脑筋去让更多的人去掌握真理。否则,我们这些学生无话可说,只能痴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