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是热量、水分、生物及岩层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分布也随这些条件的不同而有规律的分布。当然,由于土壤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土壤在地球上的分布形成复杂的交织和镶嵌,有着深刻的不一致性。一般来说土壤形成的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弱,赤道地区的热带土壤处于最稳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其自成型残积土壤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土壤,主要包括非洲、东南亚和大洋洲近赤道湿润热带厚层富铝土、一些铁铝质土壤和厚层的红壤等,是最古老的水成型土壤。在陆地近3万年的演化中,由于地表受到大的冰川影响,使赤道以外地区的原始土壤被破坏,土被一般较年轻,估计0.5万~2万年(柯夫达,l983)。在水积平原和基岩上形成的土壤,一方面是纯自然型如石质土、棕色森林土、灰化土等,另一种是由于积水和寒冷形成沼泽土、潜育草甸土和腐殖土等。世界土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呈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如地貌、土地年龄相似的大陆各不同热量带都有类似或相同的土壤,如岩成型和冲积型土壤以及风沙土、黑(钙)土,类似的暗腐殖质土以及灰化土、盐渍土等,在世界各气候带也有存在。
由于地表热量的不平衡而形成若干热量带,同时引起降水、植被等的地带分异,它们同时作用岩石圈而形成与气圈、水圈、生物圈相适应的土壤圈,全球土壤存在着由温度决定的纬度地带性、高度地带性和干湿决定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湿润地区,由低纬向高纬地带,逐渐由铁铝质土和古老的水成土经过棕色土和淋溶棕色土变为灰化土。在一些大的大陆的温带地区,干湿分异明显,随着干湿度的降低,则由黑钙土向栗钙土一棕钙土一灰漠土转变。随着山地海拔的增高,往往也呈由温至寒的土壤分带。这些在我国的土壤分布上都有非常清楚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