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铸造技术,上:铸件订单网
1.金属铸造性能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气性。
2. 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3. 流动性不足产生的缺陷:形成的晶粒将充型的通道堵塞,金属液被迫停止流动,于是铸
件将产生浇不到或冷隔等缺陷。 4. 提高流动性的措施(简答):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对合金充型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浇
注温度越高,合金的粘度下降,且因过热度高,合金在铸型中保持流动的时间长,故充型能力强,反之,充型能力差。充型压力 砂型铸造时,提高直浇道高度,使液态合金压力加大,充型能力可改善。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时,因充型压力提高甚多,股充型能力强。
5. 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改善充型能力,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
答:浇注温度过高,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析出性气孔、粗晶等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6. 合金收缩经历的3个阶段:液态收缩 凝固收缩 固态收缩。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体
收缩,体积减小,产生孔洞、缩孔、缩松。固态收缩是线收缩,三维方向尺寸减小,产生内应力。
7. 缩孔:(1)位置:它是集中在逐渐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2)判断热接
位置:画等温线、画最大内接圆、用计算机凝固模拟法。(3)如何消除缩孔:顺序凝固,顺序凝固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8. 热应力:(1)热应力使铸件的厚壁或心部受拉伸,薄壁或表层受压缩。铸件的壁厚差别
越大,合金线收缩率越高,弹性模量越大,产生的热应力越大。(2)去除热应力的方法:采用同时凝固原则可减少铸造内应力,防止铸件的变形和裂纹缺陷,又可免设冒口而省工省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