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隋唐时代巢元方根据临床观察所著的《诸病源侯论》、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集录》等世界名著,十分细致地记载了疾病的病原和症候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难经》是继《黄帝内经》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它以问答的形式,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还创造性地提出“独取寸口”及有关奇经的论述。
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期间。全书收载365味中药。该书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4.《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与一体。 此书因战乱佚散,后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方》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
6.《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医籍,经整理定名为《五十二病方》。据考证,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7.晋代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8.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等传染病的候症和传染途径,其炼丹术的记载则成为我国制药化学的开端。
9.隋代《诸病源候论》,列病候1720个,为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学专著。
10.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使脏腑辨证更完善。
11。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12.陈自明的《妇人良方》系统地总结了妇产科的诊治经验和理论。
13.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14.明代《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