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生平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访问
莫扎特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专家提供: 回答者: 贺显华 - 高考历史 4-11 21:38
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多数的时间内,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以致没有对他的家庭和气一点,甚至也没有关心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起初,善良的祖父还使这个家庭免于受太多的苦,而且看到他的最大的孙子是有音乐才能的,也许使他很快乐。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他就去世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那里,让他在那里艰苦的练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都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的声音。不久,不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在外面一个酒店里喝酒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拉下来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为了使他看上象一个神童,他的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所以当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神童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成的。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
贝多芬与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首先,莫扎特受的教育较好,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还不够令人兴奋。
二、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老师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的经理尼费(Neefe) 的手里。他是一位良好的音乐教师,也是一个友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说来是一个幸运。但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学习两三个月以上,因为读书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
年轻的贝多芬有生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的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当他已十四岁的时候,他被任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当那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一是多么高兴啊!
三、访问莫扎特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头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术的展品,只是有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贝多芬生气了,要求那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以致莫扎特走到隔壁房间门口告诉在里面聚会的一群朋友说:“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
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里是不能有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老爸爸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首先转向海顿学习。
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最初一段时期,并且在作曲和指挥自己的最伟大作口中比过任何时候都理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由于他要求究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但是当贝多芬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时,他很生气。
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教对位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久,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意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自己高兴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了他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特意把窗户3砍掉一块。
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搬家。每当他处于作曲的热潮时,他总是把一盆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这样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而是坐在地板上弹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是总是没吸多少钱的原因。
六、失聪
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耳朵真正越来越聋时,他就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情,甚至比眼睛瞎了还糟。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然后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写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对他来说,音乐不仅是把甜美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七、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象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成功或那么少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他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能过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 有一天他这样写:“ 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
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会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吧。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处到最后。
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 Willman) 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又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他的心情,但她们接受他的音乐而拒绝他的爱。
回答者:神法无边无纪 - 初学弟子 一级 4-11 21:39
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多数的时间内,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以致没有对他的家庭和气一点,甚至也没有关心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起初,善良的祖父还使这个家庭免于受太多的苦,而且看到他的最大的孙子是有音乐才能的,也许使他很快乐。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他就去世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那里,让他在那里艰苦的练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都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的声音。不久,不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在外面一个酒店里喝酒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拉下来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为了使他看上象一个神童,他的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所以当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神童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成的。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
贝多芬与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首先,莫扎特受的教育较好,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还不够令人兴奋。2. 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耳朵真正越来越聋时,他就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情,甚至比眼睛瞎了还糟。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然后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写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对他来说,音乐不仅是把甜美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回答者:知道头衔 - 助理 三级 4-11 21:47
贝多芬
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
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只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
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
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姐姐正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世人瞩目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培养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心吊着胆过日子的。
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啊!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
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偷偷的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呀!”不过,讨厌归讨厌,贝多芬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街上的大广场。
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
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一天强过一天。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让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欢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柔。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生平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访问
莫扎特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多数的时间内,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以致没有对他的家庭和气一点,甚至也没有关心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起初,善良的祖父还使这个家庭免于受太多的苦,而且看到他的最大的孙子是有音乐才能的,也许使他很快乐。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他就去世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那里,让他在那里艰苦的练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都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的声音。不久,不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在外面一个酒店里喝酒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拉下来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
为了使他看上象一个神童,他的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所以当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神童都是天生的而不是造成的。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
贝多芬与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首先,莫扎特受的教育较好,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还不够令人兴奋。
二、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老师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的经理尼费(Neefe) 的手里。他是一位良好的音乐教师,也是一个友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说来是一个幸运。但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学习两三个月以上,因为读书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
年轻的贝多芬有生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的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当他已十四岁的时候,他被任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当那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一是多么高兴啊!
三、访问莫扎特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头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术的展品,只是有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贝多芬生气了,要求那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以致莫扎特走到隔壁房间门口告诉在里面聚会的一群朋友说:“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
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里是不能有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老爸爸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首先转向海顿学习。
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最初一段时期,并且在作曲和指挥自己的最伟大作口中比过任何时候都理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由于他要求究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但是当贝多芬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时,他很生气。
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教对位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久,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意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自己高兴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了他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特意把窗户3砍掉一块。
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搬家。每当他处于作曲的热潮时,他总是把一盆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这样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而是坐在地板上弹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是总是没吸多少钱的原因。
六、失聪
当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耳朵真正越来越聋时,他就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情,甚至比眼睛瞎了还糟。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然后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写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对他来说,音乐不仅是把甜美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七、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象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成功或那么少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是善良而忠诚的,但他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能过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 有一天他这样写:“ 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
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会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吧。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处到最后。
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 Willman) 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又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他的心情,但她们接受他的音乐而拒绝他的爱。
贝多芬
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
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只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
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
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姐姐正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世人瞩目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培养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心吊着胆过日子的。
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啊!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
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偷偷的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呀!”不过,讨厌归讨厌,贝多芬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街上的大广场。
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
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一天强过一天。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让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欢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