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拥有众多动画资源 为什么选每周一集播出方式

2024-12-01 17:01: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的孩子太幸福了——看一部动画片,在电视上每天至少能看一集或几集,而日本的孩子,基本是一周才能看到一集。 日本动画公司一般有两种:负责筹划的叫“企划公司”,负责制作的叫“制作公司”。一个负责前期,一个负责后期,协作完成一部动画片。这样的分工彰显出日本动画片商业运作的灵活性,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其好处在于: 第一,节约资金,减少了制作投入。日本动画用上一集播出赚的钱,完成下一集的制作,这是对资金最节省最灵活的运用。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制作跟不上,不就全瞎了吗?其实不然,试问一个制作团队,如果连基本的每周一集都无法保证,那被淘汰也是理所应当。 第二,加强片子与观众的互动环节,促进动画片自身的改善。日本每播出一部新的动画片,都会引起多方评论,或是观众向电视台反映,或是各个动漫杂志品评新播出的剧集。如果观众认可了该动画片,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密切关注片子的企划、制作情况以及各种花絮,甚至会因为不满剧情发展和主人公的境遇,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活动。这种反对对企划方来讲,不是坏事,反而是动画片受到狂热喜爱的标志,他们常常会根据民意进行必要的修改,使片子在接下来的策划、制作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三,淘汰劣质动画片。严格说来,观众不喜欢不能代表这个动画片就不好。但在日本动画制播这种极其商业化的环境中,观众反映不佳、商业利益不佳的动画片定会被拿掉。这样做,对电视台而言,可以减少低收视动画片对自身广告收入的影响;对投资方来讲,可以停掉正在制作的动画,寻找其他投资点,避免在不受欢迎的动画片上无效投入。 因此,在日本能在电视上播出至完结的动画片,几乎都是拥有超人气的作品。很多动画片的完结篇,都具有万人空巷的魅力。 但在我国,每周只播一集动画片的播出方式是不可想象的。观众在一周后是否记得上一集的情节?是否还对这个动画片有收看兴趣?都不好说。制作方也极少考虑观众的反应,制作完成后要么找不到买家,要么低价勉强卖出。播出了,也难以引起大的反响,这些都给投资方以重创。 我觉得可采用试制作和试播的方式。当然,中国目前的动画市场远没有日本成熟,企划、制作团队也没有日本的商业化程度高,但是,我们可以走有中国特色的制片道路。比如,日本每周一集边制作边播出,我们可以先制作5集、10集,播出后看反应,再决定是否持续投入。而电视台在采购的时候,也可以先采购部分,如果播出效果好,再签大单,如果市场反应不佳,则可随时中止。 我们讲了多少年的“制播分离”,现在的制作和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但在需要“制”与“播”协作的环节上也变得支离破碎,制作没考虑播出,播出也没有促进制作。我想,这不是在提倡“制播分离”时所期望的结果。 ——北京 战台烽 广告和收视率是影响动画制播模式的两个因素。由于动画片的客户群相对狭窄、广告收费价格较低,因此多数电视台对动画片的重视程度不够。好片子,实行周播是可以的,但周播的节目因为连续性不够强,很难承揽广告,影响收益。 而制播剧在国内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例如《小房东》、《杨光的快乐生活》以及各种方言剧等,收视率表现都不错。但这种模式很少涉及到动画片,我想,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动画片很难提高收视率。如果动画片的播出能提高某频道某时段的收视率,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西安 刘红卫 除了常见的先购片后播出的制播方式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制播模式就是日本的“制播同步”(或称“制播配套”)模式,这种制播模式与欧美的肥皂剧或韩剧的制播方式相似,即动画企业先制作几集样片,然后与电视台洽谈,如果电视台认为该片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那么该片就会很快被提上播出日程。倘若市场反应较好,那么该片就能继续在电视台播出,动画企业就需要立即投入后续产品的生产。 由于日本的动画企业通常分为企划公司和制作公司(只有少量大公司才能同时承担企划和制作业务),而动画片的生产又需要大量的智力、劳力、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动画公司通常只能达到一周一集的产量,这样,电视台也只能达到每周播放一集的进度。 事实证明,尽管这种制播配套的方式比较残酷,但是,对于制播双方来讲,都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部分受众的欣赏要求。动画制播同步的模式确实能有效地完善动画片的制作、交易、播出环节,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