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於是没有区别的,於就是于的繁体字写法。
于,读音是yú。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是超过。现意思有介词到;对;向;给;自,从;表比较;表被动;后缀词用于在形容词后;在动词后;也可以作为一个姓氏。
相关组词有对于、由于、于是、等于、属于、终于、单于、易于、于思、归于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词语解析
1、对于[duì yú]
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指的是相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系。
2、由于[yóu yú]
介词,释义为因为。用于表示原因或理由。
3、于是[yú shì]
是一个连词,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也指这时,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种结果。
4、等于[děng yú]
多表示前后相等或差不多相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具有相同的数值或属性等特征。
5、属于[shǔ yú]
动词,归于某一方面;为某一方面所有。如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
上古“于”和“於”不同音。《尚书》《诗经》一般用“于”,《论语》除引用《尚书》的部分外,不用“于”,《孟子》一般用“於”。 《左传》两者并用,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很少例外。 现代汉语中,“于”读音yú,作介词及动词形容词后缀,也可以作姓;“於”有wū、Yū、yú三种读音,wū表示感叹,意义上大致同“呜”,Yū用作姓,yú则和“于”的意思相同。
除以上区别外,还有比较句中只能用“於”,“於”引进比较对象。如: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荀子●劝学》)此外,后面所支配的是整个谓语形式时,以后是“於”。如:此无它故焉,生於节用裕民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