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

2025-04-14 04:32:3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而我认为,上述说法,除第二类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为参考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的,而且第二类时代的划分虽然在孔子之后几十年,但也与孔子有一定的关系,正因为孔子死后缺少有影响的史家对“非礼”之事进行文诛笔伐,才使得诸侯国之间非正义的兼并与瓜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说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时代的影响作用。与其用孔子的作品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不如以孔子本人来标志那个时代,也就是说,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虽然与公元前481年只差两年,但意义不尽相同,这样更加突出了孔子划时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观点,故大部分教科书依照这种观点;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
公元前403年,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
公元前481年,是吕祖谦《大事记》的观点;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战国纪年》的观点;

是啊……

回答2:

西周灭亡后,王室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由于王室的实力极大衰弱,强大诸侯成为历史主角,这个时期通常划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的纪年是和孔子修订的《春秋》这本书有关,这本书是孔子截取鲁国的史书而成,按理应该和这本书的起始终止年份对照,但是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一般认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即春秋开始于西周灭亡,周王室东迁(前770年),结束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时候;战国则结束于秦灭六国(前221),也有说结束于秦灭东周的(前249)。这个说法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战国的开始,是因为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表示尊敬,也是为了方便。

回答3:

提供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
把历史时间想象成数轴,以公元1年为界点,公元前为负数,公元后为正数。

那么计算中间经历多少年,统一公式:结束年-开始年
如春秋:-476-(-770)=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跨公元前后的,因为没有公元0年的,所以要-1年
如汉:220-(-202)-1=

回答4: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