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洪武五年,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有四,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诸妃位号除贵妃外,亦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宪宗时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
感觉楼上的貌似是清代?因为明代没有东西宫皇后之说,明朝的后宫等级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级别。明代后宫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下。
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皇贵妃这一称号最早出现是在明宪宗时期,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而皇贵妃正式作为妃嫔的封号则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
明朝后宫除了后妃嫔御,还沿袭以往中国历代王朝设有宫廷女官机构,负责后宫事务。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品级皆为正六品。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23286.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f1e2e01000b58.html
东宫侧皇后 1名 西宫侧皇后 1名 尊皇贵妃 2名 皇贵妃 3名
尊贵妃 3名 贵妃 4名 尊妃 5名
皇妃 5名
宸妃、淑妃、德妃、贤妃、庄妃、贞妃、惠妃、静妃、丽妃、华妃、令妃、昭妃、宁妃、恭妃、康妃、 各1名
无封号妃子 6名
尊嫔、贵嫔 各2名
嫔 4名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淑仪、淑容、淑媛
各2名
贵人、贵姬、婕妤、丽人、才人、美人 各3名
芳仪、柔婉、芳婉、婉侍 各5名
宝林、采女、舞娟 各6名
常在、答应 各6名
秀女 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