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25℃;夜晚温度可低到-183.75℃。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据美国医学协会一份报告说:在满月和弦月这一段时间,88个病人中有
64%的病人发生了心绞痛;在太阳、地球和月亮运行到呈一直线时,38个肠
胃溃疡病人的出血量增多。
有科学家调查50万个婴儿出生时间后发现,多数妇女的分娩是在月亏之
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万有引力或电磁的变
化所致。
有的科学家还发现月亮圆缺与人的心理、情绪也有关系。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迈阿密市的精神病学家阿诺德·利·莱伯就注意
到月亮圆缺同人的侵犯性行为有关系,这在酗酒者和药瘾较大的人身上表现
得更为明显。莱伯还对这一现象做了解释:正像月亮对地球上海洋的影响一
样,月亮也对人体内的水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人体内会出现受月亮影响的
“生物潮汐”。当满月时,生物潮汐处于“高潮”,于是对人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莱伯还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在一次特大潮汐来临之前,向当地新闻
界、警察局、精神病院发出警告,要他们注意这期间人们的超常行为。
令人惊奇的是,事后人们发现在特大潮汐出现期间,警察局里的案件增
多,精神病院里的发病率上升。
有的科学家还发现月亮不仅对人有影响,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影响。美
国伊利诺大学经过实验证实:月圆时,马铃薯块茎淀粉和积聚速度最快。
有些科学家深信月亮对生命的活动有很大影响,然而,与此同时,有些
科学家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究竟月亮是否对地球上生命活动有影响呢?这还需要科学家做更深一层
的研究。
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而成为它的卫星,而月球在被扯到靠近地球的过程中,曾经对地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月球接近时,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使地球温度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的作用下,出现旋转式的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这个“超巨”的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滋长,全赖这个磁场保护盾的庇护。如果没有了这个保护盾,外来的辐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幼苗全部杀死,根本无法在地球上滋生。不仅如此,月球还在悄悄地促进万物的生长.科学家同时还发现,人与月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精神病学家指出,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般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形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满月的时候,生物潮处于高峰、月亮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比较强烈。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人容易激动,情绪最不稳定,最易出事。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教授毛雷斯甚至指出,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等与月亮的盈亏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由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