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评价中,如何处理好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关系

2025-04-16 11:13: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构成。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满堂灌。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讲,毕竟是外因,它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必须通过学生个人的能动作用下的观察、思考、运用才会转化为他们的本领。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教不重学,一切教学活动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学生只能是如何适应,如何受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要想收到明显的教学成果,该如何出来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我觉得老师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关心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很重要的,教师经常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教师关心和热爱学生的这种感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那么他对学习是充满自信心的、朝气蓬勃、好学好动、积极向上的,慢慢的,他们会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而形成友好、团结、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让学生学会尊敬教师的感情,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三、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
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回答2:

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