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找的应该是“小木屋”系列小说,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Ingalls WiIder)。
罗兰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康星州。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各地正掀起到西部拓荒的热潮。岁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她的爸、妈四处迁移。她在十三岁以前,就已到过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堪萨斯州的大草原、明尼苏达州华纳森林的梅溪边、艾奥瓦州的柏欧克以及达科他区。他们住过小木屋,也住过台地下的土洞。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玛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十六岁时,为了帮助玛莉去读昂贵的盲人学校,她便独自离家去教书。同时她认识了一个踏实的农庄男孩举谨手——阿曼乐·怀德。十八岁时,罗兰和大她十岁的阿曼乐结婚,后来生下了女儿攻瑰。
罗兰和阿曼乐非常相爱,但是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却非常辛苦。他们同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奋斗,生活才逐渐改善。后来他们定居在密苏里州,还在自己的农场盖了一幢有十个房间的大房子。这时候,罗兰的女儿攻瑰也已经长大、结婚,而且成为一个相当出色的新闻作家。玫瑰鼓励罗兰把过去的拓荒生活写出来。她们一起阅读了很多拓荒文学作品,一起讨论写作技巧。罗兰从六十五岁开始写小说,十年之间,她写下了九部“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九部小说分别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农庄男孩》《在梅溪边》《在银湖岸》《好长的冬天》《草原小镇》《快乐的金色年代》和《新婚四年》。罗兰的小说出版后就很受欢迎,到她八十七岁时,这套“小木屋”系列小说开始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一九五七年,罗兰在密苏里州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兰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兰也就是真实罗兰的化身。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住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其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晌谈罗兰一家惊险万分地渡过涨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热病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卡角是罗兰的丈夫阿曼乐·怀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罗兰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岁兰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在梅溪边》,描述罗兰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梅溪边的情形在梅溪边这段日子,罗兰一家住往土洞里,爸所有的收成被蝗虫吃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去做工。这时罗兰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罗兰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罗兰眼中更加具体。另外,罗兰和玛莉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住银湖岸》,描写的是罗兰一家从离开梅溪边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梅溪边到达他区,罗兰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罗兰快十三岁了,由于玛莉失明。罗兰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姐姐可以依靠,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于是罗兰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在银湖岸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好长的冬天》。就在罗兰的爸申请到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罗兰一家住在离银湖岸不远的小镇,暴风雪将小镇封住,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罗兰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麦粒糊口;正嫌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无法拉小提琴。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出镇,带回食物。其中一个男孩就是阿曼乐。
继《好长的冬天》之后,困境远离,罗兰一家渐渐步入坦途。随着拓荒人潮涌来,银湖附近的小镇逐渐繁荣,形成“德斯密特”镇。在小镇这一段生活,罗兰写在第七部书《草原小镇》中。
在《草原小镇》一书中,罗兰十五岁了,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同时,爸妈也存够钱送玛莉去读盲人学校。玛莉的离家更加深了姐妹亲情,罗兰为了赚钱帮助玛莉继续留在学校,努力读书,终于取得教师资格。在故事末尾,罗兰意外获得一份教师工作,准备离家。
“小木屋”系列最后两部是《快乐的金色年代》与《新婚四年》。《快乐的金色年代》描写了罗兰第一次独自离家在外教书的经历。这时候阿曼乐已在追求罗兰,他每周驾着马车去学校接罗兰回家,再送罗兰回学校,两人含蓄的情感逐渐增长。在故事末尾,罗兰与阿曼乐结婚,她真正离开父母,和阿曼乐一起步入人生另一阶段。
《新婚四年》是罗兰死后才被发现的手稿。这份手稿描写了罗兰和阿曼乐婚后前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四年里,罗兰与阿曼乐的生活非常辛苦,他们先后遭受了房子烧毁、旱灾、双双病倒以及儿子夭折的厄运,唯一的安慰可以说就是女儿玫瑰的健康成长了。然而,罗兰与阿曼乐并没有被接二连三的挫折击倒,他们以两人深厚的情感为后盾,依然满怀希望与勇气,共同面对未来,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兰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系列小说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问的亲情、她和阿曼乐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其实,不只是罗兰经历了拓荒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双手和血汗开拓出美好的家园,并将它传给后代的子子孙孙。我们回顾他们的生活,靠双手耕种、打猎、缝衣、筑屋、凿井……许许多多生活的考验,把人磨练得更有智慧,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小木屋”系列小说没有太多曲折的情节,但它是精彩的、令人感到愉悦的、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文辞妙趣横生,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阅读兴趣,是对他们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Laura Ingalls Wilder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我找到的介绍给你要求的相当一致
我们可能会有个错觉,感觉美国孩子尽爱读调皮鬼的故事。其实不然,他们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也能接受题材相当严肃的成长故事,只要故事本身写得足够棒。
罗兰·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的《草原上的小木屋》就是这样的故事。
1999年美国教育部曾经做过一次阅读调查,让老师和孩子们各自选出100本最喜欢的书,在老师和孩子们各自列出的清单中,《草原上的小木屋》都榜上有名。还有一件趣事也足以说明它受欢迎的程度。在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上,展示了一些令美国人特别骄傲的艺术家和作家。在儿童文学“梦之队”中列了三位:苏斯博士、E.B.怀特和这位怀德女士。
这部小说发表于1935年,但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它讲述的是作者一家的真实故事,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因为故事里的女孩罗兰比真实的罗兰稍微大几岁。
介绍这个故事之前需要先讲一点历史背景。衡哪绝在白人到来之前,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当白人占据了东部海岸后,逐步向西部扩张,印第安人被迫西迁,不愿意迁移的要么被迫同化,要么遭到灭绝性的屠杀。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部的广阔疆域还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区域。为了推进西部的拓疆运动,1862年美国政府通过一个法案,只要白人移民过去开垦农场,住满五年,就可以拥有自己开拓的土地和家园。而且只要开垦10英亩,就可以获得160英亩的土地。
英格斯一家原本居住在威斯康星大森林里(怀德在《大森林里的小房子》中讲到这一段),爸、妈决定,带着女儿玛丽、罗兰和刚出世的小婴孩卡里,还有忠诚的看家狗杰克,一同到西部大草原去拓荒。
那里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家人的全部家当都装载在一辆篷车上,爸爸赶着马车向西部行进。在冰河快要解封的晚冬,他们越过密西西比河,一路还经过了不少森林、丘陵和河流。当他们连人带车泅过密苏里河的时候,全家人差点被汹涌的激流卷走。
他们终于来到了一片大草原上。在这片辽阔的大草原上,没有迹象表明从前有别人来过这里。篷车孤零零地停驻在广阔的土地和天空之间,一家人搭起了宿营地。这里距离最近缓消的小镇——独立镇约有40英里,爸爸很满意,决定从此就在这里开始新生活。他们在这里搭建了小木屋、马厩,开辟了自己的农场,与相邻的其他移民和睦相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这片陌生的地方充满了危险。到处有狼群出没,夜里时有群狼围着小木屋仰天长啸;白天常有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经过,他们有的很有礼貌,有的却很野蛮,时常闯进屋里来拿东西;夏天的蚊子传播可怕的疟疾,全家人染病都卧床不起,幸好有黑人大夫来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一次,草原起了大火,火势差点吞没了整个农场和木屋。
不过这片陌生的地方也生机勃勃,天上的云雀,地上的野兔、肥松鸡,印第安旧营地的彩色珠子,都令孩子们着迷。上面是蓝天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草在风的吹动下,如波浪般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暗淡。在繁星密布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露天的餐桌旁。爸爸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低沉地歌唱:
“噢,我是吉卜赛人的国王,
过着称心如意的生活,
临睡以前我要喝上一杯美酒,
世界任我逍遥自在。”
一家人还与邻居爱德华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在一个寒冷的圣诞夜,爱德华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游过河,他给玛丽和罗兰带来了圣诞礼物。他说自己在小镇上遇到了圣诞老人,老人说没法渡过河,就请他来转交圣诞礼物。虽然礼物很简单——只有两个杯子,两根棒糖,两块饼子和两个便士,但足以让孩子们激动得欣喜若狂。爸爸握着爱德华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可惜好景不长。政府又决定把这片土地还给印第安人,并派出军队准备驱赶大草原上的白人移民。英格斯一家只好把家当装上车,告别了大草原和小房子,又开始了新的漫漫迁徙路。
当罗兰在自己的故事里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已经接近70的高龄了。这位老奶奶非常平静地叙述着一家人坎坷却也特别值得留恋的平凡故事,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拓荒时代的艰辛和激情。她虽然叙述得特别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夸张的技巧,但听完她咐姿的故事,心情却特别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特意找来了一幅电子版的美国地图,找到英格尔一家从大森林迁徙到大草原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威斯康星州的派平(Pepin)附近,终点在堪萨斯州的独立镇(Independence)附近,用非常精确的电子量尺测量,直线距离居然有850公里。你知道这段距离有多远吗?如果以北京为起点,大概向东北可以去到长春,向西可以去到银川,向南可以去到接近合肥的地方。
你再想像一下:英格尔一家那辆马拉的篷车。爸爸驾着马,妈妈抱着一个婴儿,两个8岁都不到的小女孩坐在篷车上,马车旁跟着一条忠诚的狗。他们就这样,经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野兽、蚊虫、强盗、还有对白人心怀仇恨的未开化的印第安人,随时都可能要他们的命。他们就这样跨越不可思议的距离,来到未开发的大自然里,顽强地奋斗,开辟属于自己的家园。而在这样的艰难困境中生活过来的孩子,同样快乐、浪漫,而且对人充满友爱,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你说,这样的故事,难道不能使今天的孩子感动吗?
美国作家罗兰·英格斯·怀德 的《小木屋》系列丛书 该书一共有九部 分别是:1.大森林运塌里的小木屋 2.草原上的小木屋(上下) 3.在银岁指湖岸(上下) 4.好长的冬天(上下) 5.草原小镇(上下) 6.快乐乎悄配的金色年代(上下) 7.农庄男孩(上下) 8.在梅溪边(上下) 9.新婚四年
罗兰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这本书里,罗兰以小女孩天其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都是罗兰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很好的一部书!
是罗拉。而且,这一套书被作者本人成为《英加尔一家的故事》,我最近就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