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离开家乡是一种什么体验?

2025-04-01 18:39: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十几二十年前了,离开了家乡,背起行囊就这样走向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时候才十七岁,说是去一个远房表叔那里做事,其实素未谋面,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那种感觉现在想想都恐怖,或者是初生牛犊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而有点小兴奋:终于脱离父母的“魔掌”了。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写信是最常用的联系方式,现在的00后或许只能在课本里学到了,最多的一天写了五六封信,从来也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罗嗦了,有的没的废话一大堆,很多年后回家翻出来看,都觉得不能理解!除了想念,剩下的就是孤独了,完全无法融入这边的圈子,没有朋友,只有工作,自己洗衣做饭,水土不服、双手冻疮,那两年吃的最好的是生日的时候表婶给做的长寿面,没有肉只有一个卧鸡蛋。回头想想,现在生活中碰到的这些困难其实啥也不算,都过去了。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小目标继续前行吧。

回答2:

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宁波的时候,内心的感觉还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终于可以摆脱自己的家庭生活,有点兴奋;另一方面,也有点迷茫。等高考一过,我似乎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仿佛总算是解脱了。不过那个时候自己天天在家里通宵打游戏,却也总是会受到父母家人的唠叨,所以说就想早点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宁波来上大学。真的来了之后,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兴奋,那个时候还记得自己一空下来就在宿舍里面打游戏,都不分日夜的。另一方面,迷茫和陌生也肯定是有的,而且在经历过几次不愉快之后,我甚至还决定毕业之后绝对不会留在宁波。

回答3:

记得第一次离开家到外地读书是在上初中的时候,需要到镇上去上初中,离家20公里,基本上半个月才得回家一次,那时候家里穷,去上初中每次都要背一袋米,那两罐酱菜,足够吃半个月,还有一些零花钱,基本上都花在吃上面。在学校的食堂,吃一餐是7毛钱。一张饭票抵五毛钱,可以打2毛钱的或者3毛钱的菜,如果打3毛钱的菜饭就会多一些,自己带有酱菜就只要花一个饭票在食堂打一份白米粉,回到宿舍伴着酱菜吃,初中刚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一些。那个时候个子小,算是我们班最矮的,经常被人欺负,在陌生的地方又没有人帮我,想哭,想回家。直到后来慢慢适应环境,其实,更多的是想家。

回答4:

年轻人年轻气盛,当时感觉自己很牛,要求工资在几千元以上。找了一个星期还没找到工作,身上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于是,随便找一个茶楼服务员包吃包住的工作,当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时,面对这座城市的时候,更多的是伤心、难过、自责,自责自己不应该不听父母的话到陌生的城市,不应该那么好强。从最开始向往这座城市变成讨厌,讨厌这里的人虚情假意,讨厌这里的环境交通拥挤,讨厌这里的天气。后来,我结束了这段成都之行,静下心来想想,我其实也收获了不少,懂得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即使服务员也不是什么丢人的职业。他是一种收获,他是一种历练,他是我人生中的一道风景。

回答5:

在我十四岁时候,别人要我跟他去无锡打工,那时,心里怀踹着梦想,能去大城市发展自己,好激动,当时,踏上火车,那心情激动万分,终于,终于可以闯一闯自己了,经过六个多小时火车,一路很惬意的享受窗外。到了陌生的城市,觉得兴奋,一天,两天,三天,在没有那激动,也没有兴奋的劲了,那工地上不在是那么亲切,那颗梦想再没有浮现在脑袋里。心里想着回家,回家,家就是那么亲切,天就是那么圆,月就是那么美。终于忍不住了,踏上回家的火车,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再好的地方,没有家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