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史记》的高度艺术成就不仅彪炳于传记文学一个门类,而且给后代的小说、戏剧以无与伦比的影响。当代的美国汉学家蒲安迪把《史记》称作中国古代的“史诗”,说它对中国后代文学的影响就如古代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之影响后代欧洲文化一样。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历史与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诸如《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诗经》、《楚辞》、《孟子》、《庄子》等。尤其是其中的《左传》、《国语》、《战国策》、《楚辞》、《庄子》,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的卓越成就,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有些地方比《史记》还要高超。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是服务于叙事。先秦也曾有过从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穆天子传》、《晏子春秋》,可惜它们的目的仍不是在于写人,前者颇似一种“起居注”,一种“大事记”;后者则像是一本轶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权,就只有归之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五十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司马迁晚生一百九十一年。
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