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戏剧冲突。
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手法独一无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表现剧情简单容易,全剧主要描写三个时期即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变化,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人物表现了当时所处的社会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两者相辅相成。通过茶馆里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中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这一特定的冲突在剧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全剧,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即为情节的发展。全剧相当于是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2.戏剧中的人物。
《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多个性鲜明,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小小茶馆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
其一,有“小中见大”的特色。尽管茶馆人多,有很多三教九流,看是写的是小人物的生活,实质非然。那一桩桩一件件带着反常滋味,也带有几分滑稽色彩的小情节,全都是荒唐年头生出来的稀奇景致。《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他们始终贯穿全剧,起着核心作用。我本人虽然着实去了解过老舍先生的这部作品,略知一二,可是他生活的时代与我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所以对于他如此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的意指和用意本人还是不能深会,但对于剧中那点颇有人情味儿和有“良心”的三人谈话还是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发人深思。他们的表现让我觉得人的精神危机真的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
其二,子承父业。作品采取让丑类人物在职业上大多父子间“世袭罔替”的身份安排,都是父一辈、子一辈地连续着,透过这伙社会渣滓不但无耻而且又略微有所变化的言行,观众可以看出一些社会变化来。剧中特意写出疮痍有待讽刺意味的安排。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幕幕地时代向前走,人物衣着也跟着前卫起来,但他们的的思想却不见得有何改变,简直是换包装不换内容。老舍先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细微变化。但在思想方面却依旧“遵规守矩”,没有新意。一方面,似乎丑陋的东西总是四处滋生蔓延。而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里头有价值的东西,在那样的年头当中却活不出来,甚至要走向毁灭。很是可悲。
3.戏剧语言。
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且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富有时代特点。
4.结构。
《茶馆》的戏剧结构称为“图卷戏”。 即,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语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5.内容。
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去描写中国近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展现的。茶馆作为社会的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小的社会。通过它的每况愈下,最终为黑暗所吞没,展现出一个时代不如一个时代的历史事实,揭示出吃人的旧社会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