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的动人故事作文200字

2025-03-26 22:05:3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下雨天的故事
窗外正下着雨,我讨厌这种阴郁的天气,因为一下雨,令我讨厌的父亲就不会出去工作,而是整天呆在家了。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父亲,他那古怪的行为甚至使我感到不安。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每次我叫他“爸爸”都会使他沮丧万分,非常痛苦。从此,我再也没敢叫过他爸爸。
一到夏天,他就会要求我穿我最不愿意穿的粉红色连衣裙。对此我曾经表示过拒绝,然而面对自己的父亲,我无可奈何。有时候,我禁不住怀疑父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要不然,他怎么会这么不正常?
我干脆把他当作一个疯子来看待。哦,天,我爸爸是个疯子!而且在依次偶然的视线接触时,我发现他竟用一种带有特殊感情的眼神看着我。这个眼神使我几乎不知所措,从此再也不敢与他对视了。“唉……难道爸爸是‘变态狂’?”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真倒霉,我的生身父亲怎么是这样?
在下雨的日子里,我不理睬父亲,却独自坐在窗前想念着母亲,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当然,这是父亲告诉我的。我想象着她的模样,想象她爱抚我的情景,感到无比温暖。为什么没有留下一张母亲的照片?我恨透了父亲。
吃饭的时候,父亲坐在我的对面。我既不看他,也不和他说话,只顾自己狼吞虎咽。我知道父亲的脾气不好,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可令人奇怪的是,不管我的行为显得多么无情无义,他也始终对我态度和蔼,关怀备至。我忽然感到有些茫然,还搀杂着憎恨、伤感的感情。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样来接受我古怪的父亲,怎么样来接受我的命运。
一个星期天,我正查阅一本工具书时,忽然从书本里掉出一张照片,一张少女的照片。我捡起来一看,呦!秋水般的眸子,小巧的鼻子,薄薄的嘴唇,粉红色的连衣裙……这不是我吗?但仔细一看,这少女的脸上充满了成熟的气质,显然年龄比我大得多。这是谁呢?难道是……母亲。
晚上,我凭借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一时的冲动,闯进父亲的房间,质问他这照片是怎么来的,质问他为什么讨厌我叫他“爸爸”,质问他所有的一切……父亲竟哭了,哭得是那样伤心,我听到他整夜在哭。真后悔自己像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似的卤莽,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呵。
过了好几天,父亲的情绪终于渐渐好转了。有一天,他把我叫到面前,我低着头不敢看他。但我却觉得仿佛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那目光中有悲伤,有父爱,还有那种特殊的感情……
后来,父亲给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下雨天的故事。
十多年前……那是一个下雨的日子。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公路上很滑。一辆非常漂亮的小车在飞奔,车上坐着一个美丽的新娘,她那美丽的眼睛里显露出按捺不住的焦急。“对不起,要迟到了,请再快一点。”正在这时,灾难突然降临……
警察,行人以及各式各样的汽车把出事地点团团围住,这是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刚才,那辆庞大的集装箱卡车把一辆正在急驰的小车撞翻。这是一辆非常漂亮的小车,小车里躺着一位新娘。她那美丽的眼睛睁的大大的,充满了恐惧。鲜血正顺着那薄薄的、红红的嘴唇,一滴一滴地落在洁白地婚纱上。

回答2:

“叮铃铃”放学铃响了.天空中一下子布满了乌云.“轰隆隆”雷声响起来.突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
小丽没带雨具,看看外边阴沉的天
色,只能硬着头皮冒雨冲回家.这时,老师刚下班准备披着雨披回家.她忽然看见小丽没带雨具,正冒着大雨跑回家时,连忙脱下雨披跑到小丽身边给他披上.小丽
连忙回过头,对老师说:“您把雨披给了我,您怎么办呢?我生病了不要紧,您生病了就不能给大家上课了呀!”老师笑着说:“我身体比你好,不会生病的.倒是
你,生病了落下功课怎么办?”他们正说着,撑着伞的小明看见他们在互相让着雨披,就连忙跑过去,踮起脚尖把雨伞撑在了老师身上,老师觉得自己身上好像没有
雨在淋了,回头一看,小明在给自己撑伞避雨,高兴地对小明说了一声谢谢.小明说:“老师,您家离我家很近,不如您先把雨披借给小丽,我和您一起回家吧!”
老师和小丽点点头.大家都高兴地回家去了.
在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创造更和谐的社会.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了,同学们连忙跑出教室.唱着歌,背着书包开开心心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这四月的天啊!真是变化多端,真像是一个小孩子的脸,刚刚还是美丽的晴天,一会儿就乌云密布.走着走着,雷声大作,天上开始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纷纷打开雨伞,只好迈开脚步,两手抱着头,匆匆忙忙地往家跑去.

明正在站台等8路公交车,突然从那边走来两位同学.小芳对小亮说:“那不是李明吗?他没有带雨伞呢!”他们走到李明身边,小芳对李明说:“李明,我们一起
回家吧!”他们一起下了公交车,小亮对李明说:“李明,你打我的雨伞回家吧!”李明说:“那还是我们一起打伞回家吧!”
他们一边打着伞,一边聊天,可开心了!李明说:“谢谢你们把我送回家.”小芳和小亮异口同声的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都是好朋友嘛!”李明说:“再见了哦!我们是好朋友,明天我们在一起玩吧!”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