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进事务所上班的门槛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因为加班比较多,所以离职率比较高,但是接触的项目类型、行业比较多,能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一开始工作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是很正常的,工作中多虚心请教,工作外多学习专业知识,能力自然就提升起来了。
那么,底稿,应该怎么做。
底稿不是越厚越好。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只要能满足你的需要即可。打印一堆废纸,可能远不如认认真真做一张纸来的有效。
现在内资所的底稿和审计软件中的底稿通常都来自于北注协的模板,然后在其之上改编的。四大的底稿就又是完全另一种风格。国外的审计底稿更是另一种形式了。其实这些底稿,只是给你作为参考的一种形式而已。以北注协的模板出品的底稿,很多事务所设计的其实很不错,包含了各种审计程序的解释和做法。很多人看都不看,认为只要把这些表格填满,审计就结束了。
你是审计的,不是只会复制黏贴的操作工。
这些审计底稿中,很多表可能对你来说是没用的。很多你需要做的程序,可能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给你,那么就需要你自己去做一个表格来验证你的结论。
我举个例子:
比如做存货,存货的底稿很多,我们就想把它填满,比如检查表,我们知道是抽凭的意思,我们通常挑几个大额的,然后复制进去,之后再把凭证复印了,然后我想请你告诉我你做了什么审计程序?你能查出什么?抽样程序?你抽样的目的是什么?NONONO,你其实只是做了复印的程序。。。至少我觉得这种工作就完全没意义。
再比如计价测试等,模板中的表格,不一定就很适合你用,这种表格完全都可以自己画,或者直接用企业的表格进行测算。
那存货怎么查,我简单的说个思路。
存货,无非也就包含着数量测试,计价测试,减值测试。
数量测试的方法基本就是盘点。当然,你要在底稿中记录你的盘点目的,盘点方法,盘点流程,最后总结和平价。如果有第三方的仓库等,可能还需要发函等程序。你要记录这些过程,以证明你的数字的可靠性。
数量对了之后,那就是计价,这时候你可能才用到抽样,抽几种大额或者发生频繁的存货进行测试。当然你要了解企业的计价方式。这时候你可能要抽几笔最近的采购凭证,看其采购发票,以确定该存货的单价。数量之前已经确定了,单价也确定了,那么存货的价值自然也就确定了。
然后存货的结转,可以验证一下存货的贷方与成本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把其差异找出来,并找出原因。因为各个科目之间都是有勾稽关系的,比如存货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一些成本直接贷了应付账款,没有通过存货直接记入成本。那么我们就又得说明应付账款的正确性。如果我们应付账款全部发了函证证明无误,那么也就证明了应付账款直接记成本的数字无误,而且又可以证明存货采购的金额的正确。
这些科目间都有关联的。你可以做一个测算表,以证明他们的勾稽关系的正确,并进行交叉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