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扩展资料:
避雷器的作用: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
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
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
适用范围: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于保护交流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过电压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避雷针
根据静电平衡理论,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整个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所带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且曲率半径小的地方电荷密度大,而导体表面某处的电荷面密度与当地紧邻处表面外侧的电场成正比。对于导体的尖端,其曲率半径极小,因而电荷面密度极大,因此尖端邻域有极强的电场,在此极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运动,并与空气分子相碰而使空气分子电离,引起气体击穿导电并发光,由此产生尖端电晕放电现象。由于尖端放电,导体上的电荷会不断流失,因而导体上的电荷就不再积累得足够多而产生火花放电,也就是尖端放电的结果,使两极间的电压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若在建筑物上安装这种尖端导体,则在雷雨季节,建筑物上的尖端导体和雨中云层间连续产生尖端电晕放电,使雨中云层中的电荷与建筑物感应上来的异号电荷通过尖端导体的电晕放电中和掉,从而使建筑物不致积累过多的电荷而遭雷击,装在建筑物顶上防止雷击的尖端导体就是避雷针。避雷针就是利用尖端电晕放电来避免强烈的火花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避雷针是如何避雷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1、避雷针利用的是尖端放电原理(带电体表面越尖锐,越容易放电)制成的
2、在避雷针尖端易放电,雷电形成之前,避雷针尖端空气被强电场击穿放电,使电荷顺着导线传至大地,避免形成强雷电,使建筑物免受雷电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