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准确性的要素,有下列各项:
(一)年度行销计划
除非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否则企业年度的经营计划多以行销计划为起点;而行销计划之拟订,又受到销售预测之影响。销售预测的决定因素,包括外界的不可控制因素,如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GNP、失业率、物价、利率等)、人口成长、政治体制、文化及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竞争者状况等;以及内部可控制因素,如财务状况、技术水准、厂房设备、原料零件供应情况、人力资源及公司声誉等。
(二)年度生产计划
一般而言,生产计划根源于行销计划,行销计划过于乐观,将使产量变成存货,造成企业的财务负担;反之,过度保守的行销计划,将使产量不足以供应顾客所需,丧失了创造利润的机会。因此,生产计划常因行销人员对市场的需求量估算失当,造成生产计划朝令夕改,也使得采购计划与预算必须经常调整修正,物料供需长久处于失衡状况。
(三)用料清表
特别在高科技行业,产品工程变更层出不穷,致使用料清表难做即时之反映与修订。以至根据产量所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数量,与实际的使用量或规格不尽相符,造成采购数量过于不及,物料规格过时或不易购得。因此,采购计划之准确性,有赖维持最新、最正确的用料清表。
(四)存量管制卡
由于应购数量必须扣除库存数量,因此,存量管制卡之记载是否正确,将是影响采购计划准确性的因素之一。这包括料账不一致,以及物料存量是否全为良品。若账上数量与仓库架台上的数量不符;或存量中并非全数皆为规格正确之物料;这将使仓库的数量低于实际上的可取用数量,故采购计划中的应购数量将会偏低。
(五)物料标准成本之设定
在编订采购预算时,对将来拟购物料之价格预测不易,故多以标准成本替代之。若此标准成本之设定,缺乏过去的采购资料为依据,亦无工程人员严密精确地计算其原料、人工及制造费用等组合或生产之总成本,则其正确性不无疑问。因此,标准成本与实际购入价格的差额,即是采购预算准确性的评估指标。
(六)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高低,将使预计的物料需求量与实际的耗用量产生误差。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会导致原物料的单位耗用量提高,而使采购计划中的数量不够生产所需。过低的产出率,亦会导致经常进行修改作业,而使得零组件之损耗超出正常需用量。所以,当生产效率有降低趋势时,采购计划必须将此额外的耗用率算计进去,才不会发生原物料的短缺现象。
(七)价格预期
在编订采购预算时,常对物料价格涨跌幅度、市场景气之荣枯、乃至汇率变动等多加预测,甚至列为调整预算之因素。不过,因为个人主观之判定与事实的演变常有差距,亦可能会造成采购预算的偏差。
由于影响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因素颇多,故采购计划与预算拟订之后,必须与产销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并针对现实的状况做必要的调整与修订,才能达成维持正常产销活动的目标,并协助财务部门妥善规划资金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