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入含有活性原子的特定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一种或几种元素(如C、N、Si、B、Al、Cr、W等)渗入工件表面,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工件使用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其特点是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组织,又改变化学成分。它可比表面淬火获得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可提高工件表层的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
各种化学热处理都是由以下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1)分解 由介质中分解出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
2)吸收 工件表面对活性原子进行吸收。吸收的方式有两种,即活性原子由钢的表面进入铁的晶格形成溶体,或与钢中的某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3)扩散 已被工件表面吸收的原子,在一定温度下,由表面往里迁移,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
渗碳:渗层组织:淬火后为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层厚度(mm),0.3~1.6,表面硬度,57~63HRC,作用与特点,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渗碳温度(930℃)较高,工件畸变较大;应用,常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热作模具钢制作的齿轮、轴、活塞、销、链条。
渗碳件渗碳后,都要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一般为150~200℃。
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渗碳件表面为细小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硬度可达58~64HRC,耐磨性能很好。心部组织决定于钢的淬透性。普通低碳钢如15、20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硬度为10~15HRC。低碳合金钢如20CrMnTi心部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铁素体及托氏体,硬度为35~45HRC,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及一定的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