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中间无疑还是海洋,这样回答就很没意思。太平洋作为地球最大的大洋,海水活动拥有其他大洋没有的特征,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团海水流动速度十分缓慢,几乎成为生命的禁区。
海水的流动是因为水体的受热不均和地球的自转等因素影响存在着洋流,洋流就像河水一样,能够运输物质和能量,洋流的存在也使得地球不同区域内的海水存在自然的物质交换的现象。海洋寒流温度低密度相对大,是从海洋深处涌出的水体,因为密度更大能够从海底裹挟出丰富的矿物质成分,这些矿物质成分就能成为有利于表层海水中浮游动植物生存的因素,进而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所以海洋寒流流经的区域多天然的渔场;暖流流经的地方则气候比较温暖。
海洋中的这种海水流动现象,理论上能够使不同的海域进行物质的交换,使全球海水的性质趋向于统一,但地球太大了海洋也很大,各大陆注入海洋的河水的性质就有所不同,加上阳光照射、地球气候带等因素的影响,洋流一时半会也不能使全球海洋的海水都完美融合,所以不同海域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在不同的大洋的交汇处,海水的颜色也可以形成很明显的分界。
但是太平洋太大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洋,尽管太平洋中也遍布洋流,在不同的海域间进行着物质交换,但是洋流的分布却比较接近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太平洋中央部分区域的海水流动则表现得较为缓慢。据科学家分析,那里的海水的完全更新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
海水的流动是海洋中各区域物质交换的重要因素,而太平洋中的这片区域海水流动缓慢,使得那里的生物资源不像近大陆的海洋水体那样富含养分生物资源丰富。科学家还不知道这片水域海水流动异常的具体原因,可能和海底的地形有关,那里有海洋火山和地质断层活动形成的类海底山脉,阻挡了海底水体的循环流动。因为海水流动的异常,那里的海水的含氧量、含盐量等参数和别的区域海水有所不同,因此生物资源相对贫瘠,大型海洋动物主要活动的区域还是距离海岸较近的地方。
这也显示了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尽管同处于海洋中,仍有海水深度、光照、温度、压力、盐度等差异,而这塑造了多样性的生物,即便是太平洋中央那处贫瘠的区域,一样可以找到生命的痕迹。